簡單談談弓箭、鐵甲
知道唐代的武舉考試嗎?
前文提到的長垛箭,是射城墻垛口的。
武舉考試要求,考生在城下,射垛口的靶子,坐射30箭。
或許你會說這是武舉考試,要求高。但都是職業武夫,我不如你這個參加武舉考試的猛人,但比你差一些,射二十來箭,不成問題——箭囊里可是規定帶30支箭。
弓是唐代步兵的寶貝,無論戰兵、輔兵,全員都有步弓,都要會射箭。
如果敵人穿鐵甲而來,弓更是射殺他們的最好利器,鐵甲有防護力,但并不絕對。
前文提到的破甲箭,就是對付鐵甲的。
《新唐書》中有一段記載:
(薛仁貴)將行,宴內殿,帝(高宗)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仁貴一發洞貫,帝大驚,更取堅甲賜之。
這什么意思?
李治說古代有人能一箭射穿七層札甲,你來試試射五層甲。
薛仁貴上去,一箭洞穿。
弓箭的威力,與弓的磅數、距離等因素都有直接關系。
薛仁貴離多遠射的,史書無載,但步弓近距離的威力,確實不是鐵甲可以抵擋的。
另外,古代軍士射箭,在不同的場合,會選用不同類型的箭矢。
射鐵甲,就用破甲箭,這也是開元軍禮中規定的,中唐以后更是明確要帶破甲箭。
如果破甲箭近距離都穿不了鐵甲,那么唐軍步兵大陣接戰前三十步的齊射完全可以取消了,因為步兵前幾排一定身著鐵甲,還射什么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