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
“田稅就這樣了。”他說道:“不過你提供的消息也有幫助,最近幾年,江南買地申狀確實增多了,朕會下旨給淮南、江東、江西諸道,讓他們收緊一些,暫緩批準。”
“還是說回你的老本行吧。”邵樹德說道:“過去一年,關稅執行得如何?可有需要改進之處?”
“自朝廷下令將泊腳、進獻、收市等合并入關稅后,同光四年南北諸市舶司共收取關稅211萬緡。”邵觀誠說道。
這個二百余萬是全國諸市舶司的總關稅收入,比起之前三十多萬翻了好幾倍。究其原因,還是邵樹德主動割肉了。
他做出表率,把海商進獻給皇帝私人的“進奉”拿出來,合并進關稅。即海商們不需要再進奉了,多交稅即可。
收市制度也廢除了,朝廷不再低價強買海商的貨物,而是估算了往年這方面的收入,折算進關稅,提高一點稅率,填補本項收入。
這是正規化管理,比之前那種索要“進奉”及強買強賣好多了,且錢全部進了國庫。
海商沒有損失,邵樹德和市舶司官員們利益受損,朝廷受益——市舶司官員明面上沒有進奉,但實際上么,邵樹德懷疑他們從海商那里收到的進奉,很可能比自己還多,于是干脆廢除,雖然官員多半還會私下里索要。
“除陌錢呢?”邵樹德又問道。
“一百萬銀元。”邵觀誠答道。
“新錢還是舊錢?”
“新錢,一圓當兩緡。”
“那就是兩百萬了。”邵樹德說道。
除陌錢類似于交易稅,唐代的老稅種了。按照不同品類的貨物,實行不同的稅率,從2%、3%到30%不等。
市舶司轄下的坊市有除陌錢,地方上的坊市當然也有除陌錢。
這一塊還是比較大的。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大概百余個集中交易的坊市,每年可收除陌錢一百六十余萬銀元,換算成銅錢,就是三百二三十萬。加上海關那塊,除陌錢已經是商稅第二大來源,總計五百多萬。
這五百多萬緡的收入,以前都是在坊市就地采購各類物資,支持朝廷及軍隊的各項開銷,只存在于賬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