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后記·下落
這就是契丹面臨的問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契丹本來就劫掠成性。如今這個局面,安安穩穩繁衍牛羊、丁口也不現實,不如主動進攻,從波斯人那里找補些東西回來。
以攻代守嘛,此乃上上之計。
波斯手忙腳亂之下,興許就頂不住求和了。或者不攻波斯,繼續向西,搶占更肥美的草場,俘虜更多的人丁。那邊的部落看起來挺差勁的,料也不是契丹的對手,三兩下就打垮了——弱者沒有資格占據肥美的土地。
而且,向西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離夏人遠。
與夏國爭鋒這些年,他們是真的怕了。
雄武的禁軍、英明地君主、充足的糧械、龐大的后備兵源,他們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遠離他們,不是壞事。
狂風驟起,吹得墓前的招魂幡呼啦啦作響,阿保機已死,契丹還得繼續生存。
******
欽察草原之上,李守信花了很大代價,才在一個突厥部落內安頓了下來。
使團的人數有所擴大,但多出來的卻不是當年跟著他一起西行的夏人,而是羅馬人。
是的,他已經去過君士坦丁堡了。
花了一年時間,才讓對方的君王相信自己真的是東方大國的使節——他已經丟失了大部分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文件或物品。
羅馬人的日子似乎不是很好過,因為有西遷的突厥種部落滋擾邊境。大食與他們大體和平,但小規模的廝殺從未停止。
這是可以理解的。前唐與吐蕃會盟之后,大的戰爭沒有,小廝殺多如牛毛。就以京西北諸鎮來說,邊將派人去吐蕃那邊捉生口簡直是家常便飯。
東方人、西方人,其實都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