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調度員
貨運處效益好,獎金自然也高,八十年代初,貨運處的調度員一個月能領35塊錢的獎金。
之所以是35塊錢,是因為當時國家規定,機關事業單位的獎金不得超過35塊,國企參照事業單位管理,自然也就有了35塊錢獎金的上限。直到八五年工資改革以后,就取消了這個上限。
貨運處調度員這個職位,升官機會大,獎金還多,自然成了普通職工眼中的香饃饃。
貨運處選拔調度員的要求也是極為嚴格的,想要當貨車的調度員,得進行專門的考試。但由于調度員的崗位實在是太吃香了,所以每次招調度員的時候,都會有大批年輕職工報考。
前世的時候,李衛東是在1987年才考上了貨運處的調度員,如今李衛東打算再考一次貨運處的調度員。
李衛東之所以對調度員的崗位感興趣,倒不是為了升官?,F在的青河運輸公司看起來是紅紅火火的,可是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后,青河運輸公司卻是“快速死亡”,企業都要倒閉了,當領導還有什么用?
李衛東所看重的,是調度員對于資訊的掌控。
作為一個貨車調隊員,所做的不僅僅是車輛的調度,更要了解貨物的情況。有多少貨,從哪里來,運到哪里去,貨物是什么,這些都是調度員必須掌控的信息。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調度員可以輕松的獲得貨物的供需信息。
哪些地方有哪些廠家,這些廠家生產哪些產品,又或者這些廠家需要什么產品,甚至廠家一個月的原料需求量和商品產量,調度員都能估算出來。
未來的互聯網時代,有很多B2B的專業平臺為企業服務,發一條微信企業就能完成訂貨。
然而在八十年代,企業之間獲取資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多的企業生產出來產品,找不到相應的買家。同樣有很多企業,需求某種產品卻找不到來源。因為沒有信息,有貨的賣不出去,缺貨的卻買不到。
這些資訊,調度員卻可以輕松掌握。
李衛東早已下定決心,等時機成熟便下海經商,然而開辦企業,最起碼得能找到原材料的供給,也必須得為產品找到銷路。
所以李衛東打算去考貨運處的調度員,為以后下海積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