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藝術要升華(求訂閱)
現如今陸光明還只是合資企業的醫藥代表,然而李衛東卻知道,這位可是未來國內的醫療器械大亨。
單憑這一點,讓陸光明去推銷按摩座椅,那肯定是無往不利。
……
提到醫藥代表,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黑心”、“回扣”的一類的詞語。
事實上醫藥代表這個職業起源于歐美國家,最早使用醫藥代表的,正是美國醫藥巨頭強生公司。后來諸如諾華、拜耳等制藥巨頭,也開始使用醫藥代表。
醫藥代表的存在,自然是為了銷售藥品,而國外制藥企業對醫藥代表,也進行了嚴格的分類。
第一種是社交活動家,這種醫藥代表不需要很專業的醫學知識,但必須得是社交達人。
他們主要就是通過各種社交活動,跟醫生建立聯系,然后給醫生提供一些服務,比如醫學學會或者研討會的名額,或者醫療研究的資源。同時他們也會滿足醫生的業余生活需要,以換取醫生對于產品的處方。
簡單的說就是我給你提供服務,你幫我開處方賣藥。不過這種服務不會涉及直接的金錢輸送,也就是說不會直接給醫生回扣。當然某些變相的賄賂肯定還是有的。
第二種是藥品講解員,這種醫藥代表擁有很好的醫學和藥品專業背景,并且經過眾多產品的只是培訓。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盡可能的將產品的相關知識告知醫生,讓醫生對產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第三種就是藥品銷售專家,這種醫藥代表是專門負責銷售藥品的,他們有專業的推銷技巧,會對市場和客戶進行調查,也會對競爭對手有所調查,然后針對性的開發新市場。
第四種就是專業醫藥代表,這種醫藥代表人數比較少,可以算是“醫藥講解員”的升級版,他們的工作就是為一聲提供專業性的建議。
比如醫生用藥時,對于用藥劑量拿不準,就可以打電話詢問醫藥代表。很多時候這種專業醫藥代表的醫術,比醫生還要精湛。
八十年代中后期,外國的制藥企業開始入住中國,在珠三角地區成立了一批合資企業,然后按照歐美國家的模式,培養了一批醫藥代表,這也就是國內第一批的醫藥代表。
當時的醫藥代表,做的是跟歐美醫藥代表一樣的工作,他們為醫生提供服務,向醫生講解藥品功效和使用方法,是醫院、醫生、制藥企業之間的橋梁。
那時候當醫藥代表是一項很令人自豪工作,他們絕對想不到,未來的醫藥代表,成了“帶金銷售”、“藥托”、“賄賂醫生”的代名詞。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監管體制不健全之外,國內藥品生產企業多、小、散、亂,同質化產品嚴重,導致藥廠之間競爭異常激烈,為了能夠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最終也就產生了“帶金銷售”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