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無心插柳
果然也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沈光林講述的確實就是C60的超導性能,而且還是C60衍生物的超導性能。
“我在實驗C60的超導特性的時候,曾經將K摻入到C60中,獲得了超導起始溫度為18K的數據。”
“哇偶,很厲害哦。”臺下的觀眾們繼續捧場,這位沈講課還是很有意思的。
“對于這個數據我很不滿意。”
“我們也不滿意。”臺下一片叫囂,如果能夠出現常溫超導體,那就是另一個世界了。
不過,沈光林還是繼續講了下去:
“我換了一種東西加入進去,那就是三溴甲烷。經過測試,你們猜怎么著,這種物質的超導起始溫度升高到了117K。”
其實這是沈光林吹噓的,他根本沒有用過三溴甲烷,但是他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并不妨礙先立下一個FLAG。
“不可能!”臺下嘩然一片。
“怎么就不可能了?”沈光林都懵逼了,他們怎么知道自己沒有做這個實驗的。
這是講座,不是演講,沈光林隨手點了一位叫的最大聲的抗議者,問他怎么不可能了。
“根據BCS理論,物質的極限溫度大約為39K,高于這個溫度的任何物質,都不能形成超導態。”
嗯?沈光林真的懵了,還有這樣一個理論?
“你繼續說說,我對超導的研究不多。”
不恥下問是學者該有的素養,沈光林很確信C60的超導溫度能夠達到117K,但是他還是要尊重一下這個時代的經典理論。
“在1957年,巴丁,庫珀,施里弗以電子-聲子作用為前提,解釋了低溫超導體的形成機制,并因此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你說的117K是不可能的,雖然您取得的成果很多,但還是請您更嚴謹一點,比如,說個38K。”
我去!還有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