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蠟燭
然而,有意思的是,宴會一開,沒了那些敷衍至極的流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男男女女,卻無人動筷動碗,都只是瞅著那位官家若有所思而已,偏偏那官家也是無話可說,只是在座中側身枯坐,場面著實尷尬。
最后,停了半晌,鄭太后身上有任務,再難也是要開口的,便無奈咬牙相對:“官家……數月前自五國城動身,兩位太上皇帝尚不知曉議和情形,只是攀著車轅,一再托付言語與官家,請官家莫忘了鄭億年送來的書信,委實只要一太乙宮使便足安身……官家不知道,當時你大哥幾乎在車前哭暈過去,還挨了金人鞭子,我們幾人無奈,只能當場立誓,若不將他救回來,個個都要做瞎子的。”
趙玖怔了怔,點了點頭,卻并不言語。
上下男女文武見此情形,齊齊頭皮發麻,心里發涼,卻又著實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下去,鄭太后勉力想言語,卻不料再一開口,便忍不住淚流不止。
鄭太后畢竟是太后,此番歸來,再無牽掛,只是念及北面風雪而已,倒是其余貴太妃、太妃,同樣是想到北面風雪,忍不住淚流滿面,偏偏又不敢多哭,生怕惹怒了這位官家,他們的兒子回不來,沒法養老。
場面一時僵住。
又過了片刻,就在呂好問與趙鼎二人無奈起身,準備應對之時,卻還是韋太后最有底氣,忍不住一時強作歡顏,來做場面上的調和:“九哥太委屈了些……來的路上便聽人說,你平素在宮中,都只點一根蠟燭,我還以為是傳言,結果現在景福宮里設宴,果然一個案子上只有一個燭臺,立著一根蠟燭,吃的還都是豬肉、雞肉、魚肉,卻比不得你爹爹那時,晚間設宴,幾乎是白晝一般,一頓要百只羊的。”
此言一出,場面有些冷的嚇人。
不要說幾位宰執、尚書、卿丞那里,直接有人在暮色中微微嘆氣,便是鄭太后這些有政治涵養的人,也都曉得是這位韋太后是說錯話了。
不過,畢竟是韋太后,是這具身體的生母,趙玖停了片刻之后,終于還是在斜著身子含笑開口了:“太后說的極是,若非晚間幾乎如白晝一般,一宴一百只羊,哪里能做的亡國之君?還連帶著全家去了五國城?而我若不是連點一根蠟燭都覺得耗費,又何至于另起爐灶,做了個中興之君?”
“官家簡樸。”鴉雀無聲之中,居然是鄭太后反過來替面色慘白的韋太后出言轉圜。“所以能成大事。”
“不是簡樸。”趙玖收起笑意,在座中感嘆而對。“而是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這一次,連鄭太后都面色慘白了,倒是韋太后政治素養著實差勁,緩過勁來后,依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