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
后來李賓言想叫景泰大街,景泰年間修的城,叫景泰大街不是很合理嗎?
朱祁鈺又否了,直接給他定名為了大明街。
冉思娘愣愣的說道:“那豈不是比京城還要大嗎?”
朱祁鈺看著頗為雄偉的城池說道:“是的,不算京師外的民舍,青浦匠城比北衙大了四分之一,大約是君堡的七倍大小。”
匠城的位置更靠近江蘇,而不是后世中心的上海縣。
在這個地方修建如此巨大的城池,李賓言在選址的時候,是處于料敵從寬的角度。
為了防止海上敵寇,侵?jǐn)_松江府。
碼頭可以丟、港口可以丟、船廠可以丟、工坊可以丟,唯有匠人不可以丟。
人在,工坊、船廠、港口、碼頭都可以再建,但是人不在了,那一切皆休。
“建這么大個城池,一定很貴吧?!比剿寄锟粗谴u石城墻,南衙諸府都在上奏請求拆除城墻,因為丁口愈多,城池變得擁擠。
但是青浦匠城的城墻仍然是磚墻。
“一共不到五十萬銀幣,比北衙便宜多了。”朱祁鈺看著偌大的城池說道:“李賓言也就修了個城墻和坊墻,其他的都是工匠們自己修的?!?br/>
北衙為何建了十三年,其實多數(shù)時間都在建皇宮,而且主要成本也集中在皇宮上。
比如皇宮的地面磚石名叫金磚,是從蘇杭地區(qū)運到京師鋪設(shè),周期長成本高,大明皇宮的一道窗欄都要三千多兩銀子。
窗欄真的值三千兩銀子嗎?
這每過一次手,都要沾一點油,自然昂貴無比。
青浦匠城則完全不用這種顧慮,充斥著一種粗獷實用的風(fēng)格,城池的格調(diào)是大開大合。
車駕來到了南門的承恩門前,看到了等候已久的李賓言、陳宗卿、雷俊泰,還有數(shù)十名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