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
淮源甲作、軍械作以及十八里塢鐵場,雖然都在淮源縣境內,但與金砂溝砂金場,都受左長史院曹司所轄,獨立于淮源縣之外,因此身為淮源知縣的程益,并不清楚韓圭趕到淮源,是在為瑣子甲制備之法改良奔波。
不過,科舉屢試受挫,年逾四旬謀得淮源驛丞差遣后,整日抱著酒壺昏昏沉沉的程益,卻博學多識,是淮源難得精通諸多雜務之人。
溜槽法的改良,早期桐柏山修造堰壩,制造投用水碓、水排等水力器械,乃至早期鑄鋒堂的兵械制造、匠師培養,程益所發揮的作用,要比徐武良更為關鍵。
楚山置縣之初的工房,之后營造院,以后楚山行營及申州所屬的工曹,都是程益直接負責。
等喻承珍、莊守信、丁崇、沈煉、莊庸、陳榮鈞等一批大匠級人物,從汴梁投奔楚山,補充楚山緊缺的工官隊伍,而隨著楚山行營所轄防區的擴大,諸縣更缺主政官員,程益才改知淮源縣事。
因此瑣子甲已經逐步從戰場淘汰出去,程益都沒有機會見過實物,但對傳統的瑣子甲,還是有相當的認識。
他將其中一片甲衣拿在手里,就知道與兵書所錄的瑣子甲,有些區別。
“制備之法不一樣,”徐懷笑著說道,“叫陳榮鈞給我們講講,這甲衣的制備之法,與傳統有何不同……”
瑣子甲制備之法改良,并非將煉爐之中半熔融的精鐵條直接拉拔成線制成細鐵環這么簡單。
要確保甲衣抵擋劈斫的能力,細鐵環的堅韌度是有門檻的,特別是純粹憑借熟練老匠師眼力與手感去評判鍛鑄件良劣的當世,后續淬火及鍛打處理還是較為繁瑣,耗時耗力。
即便如此,蘇老常、莊守信他們預估,一件瑣子甲的制備也要比舊法節省三分之二的人力。
因為鐵環更為細密,最終所編織的甲衣,除了僅有舊法制甲的一半重量、防護力還要更強外,也更為柔韌、貼合將卒的身體。
當然,陳榮鈞、韓圭他們有更大膽的想法,介紹過他們這大半個月在新法上摸索出來的經驗,又說道:
“每一枚環扣制成,要比舊法環扣輕薄近半,我們琢磨著環扣套編也可以加以改進,將單環扣套,改為雙環扣套——不僅防劈斫更為優擅外,防穿刺也要更強一些……”
“哦……”
徐懷還沒有時間想到這點,拿起另一片用雙環扣套法編成的甲衣,仔細端詳細處。
所有的鎧甲防刀劍的劈斬能力,都要遠勝過槍矛的捅刺,主要就是鋒利矛簇、槍簇刺出時,尖銳鋒利的槍簇,作用于一點;而長刀斬劈,鋒刃之力分散于一段線上。
札甲比瑣子甲防穿透能力更強,一方面以當世的鑄造技術,槍矛是很難保證有多尖銳,通常都是鈍頭,槍矛捅刺過來,較純的槍尖狠狠扎到甲葉上,受力還是有所分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