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鐵橋
而僅僅小面積的橋板被縱火點燃,在火勢被撲滅之后,替換掉那些損毀的橋板,鐵橋就快速恢復暢通——京襄軍在東岸嚴陣以待的重甲步卒,在幾艘進入馬澗河水道的戰船配合下,快速殺入西岸,與西岸兵馬會合,迅速奪回戰場的主動權。
由于鐵橋以及東岸大道的存在,除了京襄軍在馬澗河東岸的步騎精銳外,大量的戰械,例如精鐵盾車、三弓弩車、蝎子炮等也更為便捷進出戰場——不是說河洛軍沒有這些戰械,但受地形以及戰陣堅實程度的限制,他們將戰械投入戰場受到的限制大,發揮的作用小,損耗也大,在兩軍對壘上就再難奪得優勢。
因為他們也是依托印蹄嶺以南塢寨營壘群,戰事失利,不至于令防線崩潰,但幾次大規模作戰下來,雙方的交換比就有些難看了。
事實上除了受王帳直轄的鎮戍軍精銳外,河洛兵馬都總管所轄的大軍,這兩年來減員累計超過兩萬,其他兵卒也是疲憊不堪,存在大量的傷病,暫時已經沒有再次對馬澗河沿岸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了。
因為京襄精銳隨時能通過鐵橋進入馬澗河西岸戰場,曹師雄他們不敢叫兀魯烈親自抵近視看鐵橋的狀況。
印蹄嶺相比鐵橋到底是遠了一些,但聽曹師雄描述,兀魯烈以及身邊的宗王府將吏,還是大體能想象鐵橋的模樣。
曹師雄召集匠師、有經驗的石炮手,預估非要架起數座大型西域石炮,動用上百斤重的石彈反復轟擊,才有可能危及鐵橋本體,但問題是,河洛兵馬要是能做到這點,就已經有能力掌控西岸戰場了,又何必想著去摧毀鐵橋?
宗王府此次隨兀魯烈視察前線的將吏,都陷入沉默之中。
雖說鎮戍軍精銳還沒有大規模使用,但近兩年對峙也沒有叫京襄軍傷及根本,而且彼此防線經過長達數年的建設、加強,又都如此完善,短時間內誰都看不到有突破的希望。
而與京襄軍作戰這些年來,大家心里也都很清楚,過于急切的軍事冒險,或者所謂的奇謀,只會帶來不必要的巨大風險,甚至有可能葬送掉赤扈在中原戰場上的戰略優勢。
接下來該怎么辦?
兩年對峙,對京襄的消耗有限,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是他們的大后方,為這兩年如此巨量的攤派、物資輸送叫苦不迭。
為保障物資輸運,宗王府從各地強征數十萬民夫,令河東、河北、云朔等地好不容易恢復一些的生產,再次受到重創:越來越多的民夫流亡,受匪軍的蠱惑,地方上或暴|亂或逃亡的漢民也越來越多,單純用武力鎮壓,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