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龜甲船
五月上旬,桐柏山全域就都陸續進入汛季,一隊車馬從東往西往淮源城方向緩緩,申州行營統制徐心庵率領將吏,站在白澗河西岸安靜的等候著。
“都說不要搞迎來送往這一套,徐心庵他們還是不聽話啊!”
徐懷跨坐馬鞍之上,聽信騎傳報徐心庵已率將吏出淮源城,到白澗河西岸相侯,忍不住跟陪同出行的徐武磧、潘成虎、韓圭等人抱怨起來。
“徐心庵還是迫切想早一刻見到使君!”韓圭笑著說道。
制司當下是盡可能要求將吏輕車簡從,不搞迎來送往那一套,但韓圭也好,徐武磧以及史軫等人也好,都還是覺得徐懷出行還是需要講究一些儀式感。
王萱抱著幼子徐真,與柳瓊兒坐在馬車里,將紗簾揭開來,更清晰地看到白澗河鐵橋高聳的橋塔。
淮源乃徐懷及楚山眾人發跡之地,不僅軍中最為核心、中堅的將卒都出身淮源,不少人的家小都還安置于淮源。
同時淮源也是京襄工造的發源地,目前還有大量的工坊、工場保留在淮源。
因此連接淮源與泌陽以及東接楚山、信陽的桐柏山道,是制司正式成立之后,就重點修繕改造的道路體系。
也早就在淮源城與軍寨之間的白澗河之上架設橋梁,但早期乃是木橋,去年冬季改建鐵橋。
白澗河鐵橋目前也是京襄所建最大規模的單體橋,橋身全長近二十丈,但不是單跨橋。
畢竟二十丈的單跨鐵橋,以京襄此時掌握的建橋水準,也是太夸張了一些。
三組石砌橋墩矗立湍流之中,四跨鐵橋有如飛虹一般凌架于湍流之上,雖然難度還不如廣成馬澗河鐵橋,但氣勢更為恢弘壯闊,甚至可以說是京襄實力最為直接的展現。
整座鐵橋用鐵料近四百萬斤,單這一點就叫人瞠目結舌。
徐心庵既然率將吏到白澗河西岸相迎,徐懷也就沒有前往淮源城,更沒有直接前往申州州衙及行營行轅所在的楚山城而去,而是會合之后,眾人直接前往玉皇嶺。
玉皇嶺作為徐氏族地,徐懷的養父養母都安葬于此。
在制司成立之后,徐懷就下令將當年借安葬徐武富等人的名義、轉移徐武富名下財產所建的家廟,改為英烈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