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傳詔
史軫、蘇老常趕回泌陽坐鎮去了,特別是史軫,太多的政務離開他就難以運轉;董成留在荊州,因為是他的士臣身份,一同隨徐懷率部東援,有可能發揮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即便變局發生,朝廷這桿大旗還不能倒。
特別是此時正有十數二十萬虜兵在江淮大地上席卷肆虐,朝廷這桿大旗倒了,徐懷能從京襄抽調多少精銳,將虜兵從江淮大地上驅逐出去?
京襄主力此時還必然要留在汝州、蔡州以及申州,以應對京西、河洛之敵,真正能緊急出動的精銳兵馬,第一批僅有五千選鋒軍,第二批除了天雄軍第五鎮部分兵馬,更多還只能以地方州軍為主。
這點兵馬,不可能與十倍于己的虜兵精銳在江淮大地上決一勝負的。
徐懷必然還需要借助朝廷或者說勤王這桿大旗,聚攏諸路勤王援軍,與虜兵作戰。
更不要說韓時良、葛鈺率數萬精銳困守壽春,狗急跳墻不是沒有直接倒戈降敵的可能。
更不要說高峻陽、顧繼遷一個坐鎮西秦、一個坐鎮東川,以前是與京襄平起平坐的,又獨占一隅,也不會看京襄的臉色行事。
即便變局能給京襄最大的機會,但同時也注定會有太多勾兌與利益交換去做。
有些事,董成顯然是要比韓圭乃至王番更適合出面。
登船后徐武江又將京襄目前所了解的一些軍情,更詳細的說給朱沆知曉,沿江而下,日暮也不靠岸停歇,借著微弱的月光在大江之中航行,好在南蔡早就在漢水河口修筑不少篝火臺,指引舟船夜航,不至于夜航錯過漢水河口,或駛入淺灘之中。
徐武江、朱沆、董成他們半夜抵達南蔡,走入燈火通明,已經為徐懷用作臨時行轅的縣衙大院,見到徐懷。
徐懷從朱沆那里接過勤王詔書,直接拆開封函,草草看過,神色凝重的說道:“我恐怕不能應詔行事了?”
“為什么?”朱沆聲音有些激亢的質問道,“京襄得到消息,就已往南蔡集結兵馬,不為勤王,是為何故?”
“朱公何來如此激動,時局糜爛,不是早就注定的嗎?再者,日暮前剛傳來消息,合肥已經淪陷了,廬州現在也一片混亂,什么敵情都還不明,我怎么可能一頭霧水,率援師沿江北岸直接往廬州闖去?”徐懷言辭鋒芒的反問道。
“什么,合肥淪陷了?怎么可能,僅右驍勝軍在合肥城就有一萬精銳駐扎,更不要說州軍及臨時征募的鄉勇了?”朱沆滿臉震驚,難以置信的問道。
“前日有一部虜兵從合肥、舒城之間南下,許璞心系建鄴安危,與率荊南援師進駐舒城的都指揮使羅望相約出兵夾攻,欲斷虜兵通道,以解京畿危機,不曾想與虜兵苦戰半日僵持不下,側翼為增援過來的虜騎所擊。許璞率部往合肥城撤退時,為虜軍步騎突擊殺潰,虜兵趁亂殺入合肥城中……”徐懷語調冷峻而平靜的說道,“我之前就有猜測陛下會令我率部沿江北岸東進增援廬州,但廬州此時一片混亂,如何東援就需要從長計議。我已派人去邀荊湖北路制置使孔昌裕前來商議大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