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抄沒數億兩黃金回國(三合一)
“遵旨!”
“還有要建言的嗎?”
朱由校繼續問道。
“有!”
張同敞這時候起身回了一句,且道:“臣認為,當進一步改革貨幣制度,既然我大明已有這么多黃金,完全具備發行紙鈔的條件,而可以改銀幣為紙鈔!”
朱由校即位后就讓翰林院和資政院這些社科機構研究過大明初期所發行寶鈔被棄置不用的原因,且還讓畢自嚴這些職業搞錢法的人仔細研究過紙鈔將來是不是必要重新問世。
到現在因為大明大宗交易越來越多,印刷術也提高了不少,另外金融理論知識也日新月異的在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金融專才開始認識到紙鈔在于國于民方面的好處。
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開始漸有呼吁把銀幣改成朝廷根據經濟情況發行紙鈔的聲音。
如今張同敞提出來這個也不算例外。
而且張同敞還說道:“除此之外,臣認為還當想辦法將發行的紙鈔定為全球貨幣,全球各藩國與中央朝廷、以及各藩國與各藩國之間的貿易,即國際貿易,當用大明中央朝廷發行的紙鈔進行交易,這樣中央朝廷可以通過對紙鈔的控制而控制全球經濟,進而控制全球藩國。”
“這是個好主意,以后石油無疑會成為最大宗的交易,在全球逐漸統一后,到時候自然是有必要將我大明的貨幣與全球石油交易掛鉤!”
朱由校點點頭,心道:“果然這些明朝的官員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后世一些經濟知識后,也是會玩各種經濟手段的,原本歷史上看上去沒多少智慧,或許真的囿于時代的理論科學發展水平沒有發展或者說是走歪了路,畢竟用經濟手段管理國家早在管仲時期就有了,只是后面卻把財政制度越玩越壞,以致于皇帝自己都深受其害,恩格爾系數持續走高,吃的雞蛋都漲價到二十兩。”
接下來,大明的中央官衙便按照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所議定的那樣,開始花銷從歐洲得來的這大量財富。
大明與一些國家不同的是,因為從一開始的對外擴張就是以國家主導,而不是民間的社會力量即大商賈,以致于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也主要是集中于國帑,而這些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的分配權也被朝廷掌控在了手里。
當然,大明也有段時間,從全球賺取的大量利潤主要流入民間,但因為是民間力量,而且主要是江浙沿海與閩粵沿海享受到了這全球利潤,所以使得從全球得來的財富之分配權掌控在這些地方勢力的手里。
結果造成嚴重的南富北窮現象。
而現在,得益于朱由校利用自己的皇權,利用官營產業和蒸汽機帶來的工業化以及全球擴張,使得全球財富的分配權歸于朝廷之手。
所以,大明到現在也依舊是朝廷在經濟上有很大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