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抄沒數億兩黃金回國(三合一)
民間商賈,哪怕是皇族出身,富貴至極,也無法和朝廷對抗,更不能威脅皇權。
這里面的好處自然是避免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在全球財富都集中到大明后。
當然這也得皇帝治國有道才行。
如果皇帝進行瘋狂的奢靡消費,且把得來的財富大肆封賞貴胄公卿,也依舊會造成貧富差距過大。
比如殖民時代初期崛起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其皇族貴胄在得到大量財富后迅速墮落,而沒有把財富用來發展國家科技,造富民眾,以致于后面迅速衰落。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對歷史上的西方那些大國為何崛起后又衰敗的故事了如指掌,自然也明白自己作為大明皇帝該怎么做才能避免畸形的經濟繁榮,即整個國家看似繁榮,卻只是以貴族們的奢靡消費為主而造成的畸形繁榮,而不是國民尤其是生產者的日常工業品消費為主造成的商業繁榮。
所以,朱由校沒有到處撒錢賞給貴胄公卿,也沒有讓自己酒池肉林。
不過,朱由校也沒有把錢用來只做金融,即借貸到民間,促進民間商人勢力崛起,進而使大明有更多的大商賈。
因為他知道歷史上崛起的荷蘭后來衰落就是因為過度沉迷于金融業,將從全球賺來的財富用來炒股,造就了金融業的繁榮,卻在科技上沒有較大的發展,以致于民間經濟雖繁榮,卻只是金融刺激的虛假繁榮,而沒有迎來工業革命。
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也就只是把錢繼續花在能使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科技研發與基礎建設上。
他寧肯把砸到修大型水電站和向高原地區修鐵路的大工程上面,也沒有直接借貸給民間富商,而坐等民間富商把全球利潤賺來后分潤給他。
正因為此,大明的商人階層雖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階層,但卻沒有特別強大的巨頭商賈。
畢竟主要的財富沒有流向他們。
而科技和基建工程上卻是突飛猛進。
科技方面,飛機、照相機、無線電機、電話機出現的時間比原歷史要短的多,而使得美洲還未被滅掉的諸番國以及已受大明分封的藩國們與大明本土的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還只是科技研究成果方面。
理論方面的差距已經不是幾代人就能趕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