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這里人文薈萃,識字率高,富庶程度高,新式教育也在這里得到迅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出來。 所以蘇州能成功蛻變成現代化的工商業大都市,就連上海如今也依舊只是蘇州的輔助。 誰讓這一世科技的爆發點主要是在大明內部,且先在蘇州通過這里最多最優秀的技術人才得以應用為產業,而漸次推廣到全國全世界呢? 而這一世的上海主要功能也只是貿易而已。 制造業中心依舊是在蘇州。 當然,蘇州只是輕工業制造中心。 因為蘇州這里的技術工人從一開始就是從事紡織業的輕工業工人。 以致于朝廷官營產業也只是把輕工業搬到這里,沒辦法,這里技術熟練的輕工業工人最多,不得不把輕工業產業放在這里。 重工業重心則依舊是在京師。 這是一開始大明的工業發展就不是由民間資產階級主導發生,而是由大明朝廷用國家權力主導發生的結果。 當時若不是朱由校這個皇帝強行把京師一帶的數十萬流民編戶,培訓成為工人,且借機發展軍工產業,也沒誰愿意以得罪江南士紳為代價,而來管這數十萬流民的死活,并把他們培養成為大明的第一批重工業的技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