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忠臣逆臣
吳玠、曹友聞守蜀時,都集兵仙人關,一則不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二則糧草供應方便,三則隨時能集重兵與敵交戰。
毋庸置疑,吳玠、曹友聞遠比李瑕老辣得多。
“守垣之意,非瑜天資有余,而閱歷太淺?”
“是。”李墉道:“說到施政,更是一言難盡。入漢中,當先修水利不假,但他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修復山河堰,實則漢中并無人口可開墾那許多田地,簡直毫不懂調度。他治理地方,實可稱是一塌糊涂。然而他又每有精妙之策,可謂天賦極高。”
吳潛道:“依舊是那句話,天才太甚、閱歷太淺。”
“若有三五年,他或可稱良帥。”
“三五年,已讓人嘆為觀止……老夫二十四歲時,才剛登科入仕。”
李墉道:“非瑜能服人,若離他近了,能因他驚才絕艷而折服。然則蜀中官員眾多,尤其是文官,心里多不服他,歸根結底,根基太淺。”
話到這里,李墉又道:“故而,我想讓他跟隨右相幾年。”
吳潛道:“你我相交多年,直說了吧……李瑕并無吳玠之忠誠,若情勢所迫,他或可能成為吳曦。你再如何說他有‘報國之心’,無用,不僅是我,賈似道,甚至是官家,皆有所察覺。”
李墉吃了一驚,問道:“察覺?察覺何事?”
吳潛道:“若政局穩固,容李瑕三五年光景扎根川蜀,如他所愿,擁兵自重,便是忠王繼位也不敢輕易動他。官家很清楚這點,因此一旦起念立忠王,必除李瑕。你看得透了,擔心他反了,身死族滅?”
李墉道:“我認為……忠王與李家既不能兩立,只有扳倒他,唯一的方法便是由我證明他并非官家親侄。如此,官家必殺我,也會壞了非瑜三年心血。故而請右相庇佑他,等新君即位。只要君臣相得,非瑜可有吳玠之忠。”
吳潛道:“他不愿走這條活路。”
“這是唯一的活路。”
李墉思來想去,這辦法確實是李瑕唯一的活路。
除非,李瑕能得到官家的信任。
但這幾乎不可能,官家只要想立忠王,絕不可能相信李瑕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