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正確
其評審主席是賈科長。
至于參賽影片,華人之中只有王家位執導的《藍莓之夜》入圍。
王樹依稀記得這一屆的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是由羅馬尼亞的克里絲蒂安·蒙吉執導的《四月三周兩天》所斬獲。
這部影片,是由羅馬尼亞演員安娜瑪麗亞·瑪琳卡與羅馬尼亞演員弗拉德·伊凡諾夫主演的劇情片,講述的是在羅馬尼亞法律將墮胎視為違法行為的情況下,一位女學生在閨中密友的幫助下仍然執意進行墮胎手術,結果引發了一系列可怕后果的故事。
沒錯,這是一部前提是墮胎違法,依舊墮胎的故事。
這在美國,不符合ZZ正確,同樣的題材能在戛納拿獎,卻并不能在美國奧斯卡拿獎。
原時間線中,2020年3月13日,美國上映了一部名為《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的劇情電影,這部電影由美國女導演伊莉莎·希特曼執導,情節非常簡單,講的是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艱難墮胎的故事。
不同于大部分文藝片中的少女形象,明亮熱烈的青春。這部里面講的是青春的傷害和陣痛。
如果想要看高潮迭起的激烈情節,這里沒有。
它過于真實,就像紀錄片導演舉著攝像機跟拍了一個初次懷孕的姑娘焦慮又恐懼的兩天。
影片的開始是十七歲少女Autumn在學校的晚會上唱《He’s got the power》,臺下有男孩對她喊著“蕩婦“打斷了她的表演。
Autumn發現她意外懷孕了,她開始試圖通過捶打她自己,喝漱口水、運動等方式想要流產。
實在處理不掉,她只好去做手術,她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執行最嚴格的墮胎法案,懷孕到一定的時間無法墮胎,醫生讓她去紐約做。
她和她的表妹Skylar離開家,踏上了這段未成年少女墮胎之旅,到這里,有點像青少年版的《末路狂花》。
手術前醫生問了她一些隱私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會感到不舒適,你只需要盡力回答就好:從不,偶爾,有時,總是。你的性伴侶有打過你嗎?有違背過你的意愿進行性行為嗎?”
直到這個時候,女主一向冷靜的表情漸漸失控,她開始流淚,這才窺見了她在親密關系中痛苦的冰山一角。
Skylar一直陪伴著女主,后來因為她們做手術花光了手里的錢,沒錢坐車回家,Skylar不惜為Autumn“出賣色相”,和對她有好感但她不喜歡的男孩在車站親吻,以此換取他借錢給她們。
兩個女孩在此刻的偷偷勾手,是這部影片最為動人的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