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第495章 我們是朋友了
招不到老師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地方偏,少有人愿意過來。
陶家村小學的幾位主課老師要么是真懷著一顆教書育人的心來到這里并最終留下的,要么本身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學成歸來為家鄉做貢獻。現在這些教師年齡都已經不小了,校長就向市里教育局申請,希望上面能調幾個新鮮血液過來,尤其是英語老師。
校長也去別的學校拜訪過,同是農村里的小學,人家學校最晚的都從三年級開始普及英語了,他們這邊孩子都四五年級了才磕磕巴巴地開始學26個字母,這要是以后出去上中學,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嘛!
申請遞交上去,教育局也重視,陶家村的小學的幾個編制名額很快便競爭激烈了。新的學年伊始,新的老師也過來了。可誰曾想,這幾位老師都是考心儀的地區或者學校沒考上,拿這里當跳板的,時間一到,立刻打申請走人了。
校長生氣歸生氣,可強扭的瓜不甜,只能讓人離開,走就走吧,反正每年師范院校那么多學生畢業,他還就不信招不到真心愿意留在這兒的。
等到下一個學年,校長自家的兒子師范畢業了,主動要回來當老師,教數學。而后又有兩個年輕的孩子考編考過來了,是教語文的。就是這英語老師一直都沒有著落,不過也沒多大關系,這些大學生多多少少都學過英語,教個小學生還是沒有問題的,于是這三位年輕的老師除了平時帶自己的主課,還要負責一至六年級的英語課。
又過了一段時間,校長托了點關系,熟人之間相互介紹的,用學校的經費自聘了一位英語老師過來。
這位老師就是本市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的,家里一直想讓他考公,考了兩年都沒考上,就說先來這里找份工作做著,邊工作邊復習,實則他是想逃離家里令人窒息的氛圍。
這位英語老師性格比較靦腆,戴著眼鏡,鏡片看上去挺厚的,他的工資是按課時費算的,每個月都不一樣,多的時候兩千多,少的時候還不到兩千,但是他在這里過得很開心啊。
上了半個學期的課之后,他就跟家里說想一直留在陶家村當英語老師了,但是家里不同意,還是想讓他考公。無奈他只好三戰,結果還是沒考上。
結果出來之后,家里人曾一度以為是工作讓他分心了,導致成績比上一次還要差,甚至都動了讓他把這份工作辭去的念頭。
英語老師和家里爭執了許久,就是不肯回去,后來突然有一天家里人也不知道因為什么而開竅了,就說他想留在陶家村工作,就隨他的便吧,但是只有一個要求,得考編,不能一直這么不明不白地當個外聘。
溪市這邊教師編制考試一般都是在3、4月份報名,這位英語老師已然錯過了,于是就決定報考下一年的,校長聽說后別提多高興了,十分支持他,鼓勵他好好準備。按照目前的時間來算,也就是將在下個月開始報名了。
Richard是12月底過來的,村里人人都知道這邊來了個外國人,小學里的老師們自然也都知道了。
元旦過后校長去其他學校交流學習,看到有一些發展很不錯的鄉村學校都請起了外教,他心里的緊張感又冒出來了。回來的時候琢磨了一路,忽然想到,陶家村不是也來了一個外國人嘛!
校長思慮再三,翻來覆去想了好幾天,還是決定試一試。
于是某天放學之后,校長就去了陶家村的村委。校長不是陶家村的人,是隔壁張家村的,陶家村這個把舊村委租給外地的老板的事他也知道,還聽自家兒子講過這個驚山科技,年輕人嘛,誰多多少少不玩點游戲呢。
校長就想通過村委,幫忙跟那位叫“李查德”的外國人牽個線搭個橋,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抽空來學校代代課。
校長跟王俊鵬說:“我也知道人家那工作忙,就是先問問看啊,在人家有空的時候,愿不愿意來學校教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也讓孩子們有機會聽聽純正的英語口語吧,好歹也算是打了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