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今時往事
在四月份的一個下午,李恪來到了上林苑地區,在距離上林苑十二書院不遠的地方,大概十里處,一座新的新學堂正在拔地而起。
這座學堂與那十二書院有差別的地方在于,他在養殖地面多了牛舍,豬舍和羊舍,還有就是耕種面積,也開始大大增加。
此外,在專業方面,文學專業成了選修,而數學與格物成了必修,更是多了許多工匠作坊,木匠,鐵匠,石匠等等不少。
總之,這是一個綜合性學堂。
至于這間學堂的院長,自然就是李恪本人,李恪親自為這件學堂的院長,教授這些學堂內學子的教師,李恪并沒有做出決定,數學,格物方面的大師,大唐仍然右,這是肯定的。
但是他們并沒有時間前來教學,因為他們都已經被請走了,所以無奈的李恪,只能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讓這些學生們自行討論學習,至于討論學習內容,由李恪提出,讓他們自行破解。
大唐格物局和大唐工程局,這兩個部門,李恪是一定要把他們給填滿的。
為了的工業革命,就完全靠他們了。
“這學堂建造的怎么樣了?”李恪問道。
一位老匠行禮過后說道:“稟圣人,學堂建造還算順利,預計六月份末尾時就可以全部建造好,之后就可以住人了。”
“嗯,好,繼續吧。”李恪說道。
之后李恪又轉了一圈十二書院,在這是二書院里,李恪下達了一項指令,是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交末尾淘汰制,每學期,排名末尾后十名的學生,將進行留級懲罰。
這種末位淘汰制,李恪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因為被留級的學生,在第二學期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不會在第二學期考到后十名了。
這套學制,算是聊勝于無吧。
看著在里面學細的學生,李恪有些感慨,在剛開始時,李恪并沒有打算讓這些孩子為未來的工業革命做出決定性貢獻,因為那時候他對于在有生之年實行工業革命的設想,是持有悲觀態度的。
可是一但邁開第一步時,后面就好像是有人推著似的,讓李恪有點停不下來,越走越快,政令頒布的也越來越多,從慢車道幾乎是一路小跑的走進了快車道。
這讓李恪有點發懵,他好像有點記起來,當初班師回朝的時候,李恪打算是先休養生息三年,在進行工業革命的起步。也就是嫘祖紡紗機的制定。
結果剛回來,就遇到了長江發大水,將流域給掩成了一片澤國,救災官員空缺實在是太緊,為加緊救災,李恪就開始了管制改革這一套,先是讓太學生去當那些外流小吏,去當從九品下的官職,然后再是讓通過府試的學子也去救災,就這樣,才勉強堵住了救災官員的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