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江夏起戰亂,袁術擔重任
中平三年(186)二月,凜冽的寒風如刀刃般割過江夏郡的大街小巷,烏云沉甸甸地壓在天際,仿佛預示著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趙慈站在城中高處,望著麾下密密麻麻的士卒,眼中閃爍著狂熱與野心的光芒。他猛地抽出腰間大刀,高高舉起,聲嘶力竭地吼道:“今日,我們反漢起義,要讓這腐朽的朝廷為其惡行付出代價,還天下百姓一個公道!”
隨著他的呼喊,反漢的大旗在狂風中烈烈作響,就此拉開了這場驚天叛亂的帷幕。趙慈的軍隊猶如洶涌的洪流,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城垣崩塌,守軍潰敗。短短數日間,便直逼南陽郡。南陽郡太守秦頡匆忙整軍迎戰,然而在趙慈那如狼似虎的軍隊面前,一切抵抗都顯得如此無力。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刀光劍影閃爍,鮮血染紅了大地。秦頡在亂軍之中左沖右突,卻終究難以抵擋趙慈的猛烈攻勢,最終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場勝利如同催化劑,短短一個多月,趙慈的軍隊便迅速擴充至十余萬之眾。他們在荊州大地肆意橫行,燒殺搶掠,所過之處一片狼藉。百姓們拖家帶口,四處奔逃,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荊州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急報如同雪花般飛至朝廷,靈帝正在御書房中批閱奏折,聽聞此消息,驚得手中的朱筆“啪”的一聲掉落,墨汁濺滿了奏折。他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雙手微微顫抖,“趙慈如此猖獗,荊州危矣!”他喃喃自語道,隨即下令,次日早朝群臣共商平叛之策。
第二日清晨,天色還未完全放亮,皇宮大殿內已經燈火通明。大臣們身著厚重的朝服,神色凝重地依次步入大殿。他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憂慮之色。待眾人站定,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只聽見燭火的“噼啪”聲。
靈帝端坐在龍椅之上,一臉憂慮,他緩緩開口:“趙慈叛亂,荊州危在旦夕,眾愛卿可有良策,速速道來。”
大將軍何進向前一步,雙手抱拳,聲如洪鐘般響徹大殿:“陛下,臣舉薦吳匡。吳匡將軍跟隨臣多年,南征北戰,歷經無數惡戰。他在戰場上勇猛無畏,沖鋒在前,且對各種復雜地形的作戰策略都了如指掌。荊州地勢復雜,山川交錯,吳將軍定能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膽識,迅速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太平。”何進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抬起下巴,眼中流露出對自己舉薦之人的十足信任,似乎已經看到了吳匡凱旋的場景。
話音剛落,袁魁從隊列中走出,他輕輕冷笑一聲,拂了拂衣袖,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大將軍,這吳匡不過是一介有勇無謀的莽夫罷了。此次叛亂,敵軍人數眾多,又狡詐多端,豈是吳匡能輕易應付的?舉賢不避親,臣舉薦侄子袁紹,袁本初出身名門,自幼飽讀兵書,素有大志。他麾下謀士如云,能出謀劃策;猛將如雨,可沖鋒陷陣。若由袁紹掛帥,定能巧用計謀,以最小的代價破敵,還荊州太平。”袁魁挺直了腰板,臉上帶著一絲自傲,仿佛在強調袁家的顯赫與袁紹的不凡。
何進一聽,臉色瞬間漲得通紅,怒目圓睜,向前跨出一步,手指著袁魁,大聲呵斥道:“袁魁,你休要信口雌黃!袁紹雖出身名門,可實戰經驗遠不及吳匡。戰場上瞬息萬變,生死只在一念之間,豈是紙上談兵就能應對的?吳匡久經沙場,他的實戰經驗可是用鮮血換來的!”何進越說越激動,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袁魁不甘示弱,向前逼近一步,雙手叉腰,大聲反駁道:“何進,你莫不是嫉妒袁家威名,故意貶低袁紹?吳匡不過是你安插的親信罷了,根本難當大任!他若領軍出征,只怕不僅平叛無望,還會損兵折將,讓朝廷蒙羞!”袁魁的聲音尖銳而刺耳,在大殿內回蕩,其他大臣們紛紛皺起眉頭,有的面露無奈,有的搖頭嘆息。
兩人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激烈爭吵起來。何進漲紅了臉,額頭上青筋暴起,脖子也粗了一圈;袁魁則滿臉通紅,眼睛瞪得滾圓,雙手在空中揮舞,唾沫橫飛。大殿內一片混亂,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
就在此時,盧植從群臣中穩步走出。他身形清瘦,卻氣質沉穩,每一步都走得堅定有力。他神色莊重,拱手向靈帝行了一禮,緩緩道:“陛下,諸位同僚,且聽臣一言。當年黃巾之亂,袁術將軍表現英勇非凡。在戰場上,他沖鋒陷陣,不畏強敵,身先士卒,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盧植微微停頓,目光掃視著大殿內的眾人,似乎在回憶當年的場景,“他率領著將士們,在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多次扭轉戰局。而且,他還曾巧妙運用計策,多次以少勝多,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非凡的智謀。記得有一次,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袁術將軍巧用疑兵之計,在山林中布置大量旗幟和稻草人,虛張聲勢,成功迷惑了敵軍,然后趁其不備,發動突襲,大獲全勝。”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再者,袁術將軍如今坐鎮廬江,而廬江與江夏緊緊相鄰,這可是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盧植提高了音量,神情愈發懇切,“從廬江出兵奔赴江夏,路途短且行軍便捷,能迅速抵達戰場,把握戰機。在情報傳遞上,也能做到及時且準確,以便根據敵軍動態靈活調整戰略。糧草輜重的運輸,也因距離近而損耗更小,大大節省了時間與人力成本,為戰事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他不僅勇猛善戰,更懂得如何統籌全局,調度兵馬。”盧植繼續說道,“在黃巾之亂的后期,袁術將軍負責協調各方軍隊,他合理分配兵力,使得各部隊之間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此次趙慈之亂,與黃巾之亂有諸多相似之處,袁術將軍定能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叛亂,解荊州之危。”盧植的聲音平和而有力,在大殿內回蕩,眾人聽后,紛紛點頭,陷入了沉思。
靈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皺,仔細權衡著利弊。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間來回掃視,心中暗自思量。何進舉薦的吳匡,確實勇猛,且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正如袁魁所說,他謀略方面或許有所欠缺。而袁魁舉薦的袁紹,出身名門,智謀過人,可實戰經歷相對較少。袁術在黃巾之亂中的表現,他也有所耳聞,確實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且有出色的軍事才能。
就在靈帝猶豫不決之時,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是司徒王允。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盧植所言極是。袁術將軍不僅在軍事上有卓越的表現,而且為人正直,深得將士們的愛戴。他在治理地方時,也能做到公正廉明,百姓們對他贊譽有加。此次荊州之亂,百姓受苦,若派袁術將軍前去,定能安撫民心,鼓舞士氣,一舉平定叛亂。”王允微微躬身,向靈帝行了一禮,然后退回到隊列中。
接著,又有幾位大臣紛紛發言,有的支持袁術,有的仍然堅持自己舉薦的人選。大殿內議論紛紛,各執一詞。靈帝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更加糾結。他深知此次平叛任務艱巨,一旦選錯將領,不僅荊州難以收復,還可能會讓朝廷的威望受到嚴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