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正身導下。 蜀中的董允父子便是如此。 但隨著時間推移,有這種操守的儒士,已越發稀缺了。 不過荀彧倒是比較推崇通過教化百姓,耕耘農田糧米富足,使得國家強盛。 畢竟天下弊害之處,就在于耕田減少,又因天氣反復異常,導致收成不多。 各州的羌人、匈奴、鮮卑、烏桓,也是因為糧食牧草不足,才引發多次叛亂。 荀彧回過神來,恰好聽見盧植問道:“文若既然從冀州過來,想來是知道不少關東聯軍討董之事,其中究竟如何?” “我在幽州和青州都聽過有此間的卑鄙齷齪之舉,文若請細道來。” 盧植沉著臉問道。 他可是聽到了很多的風聞。 什么諸侯聯軍在酸棗按兵不動,坐視曹操和鮑信兵敗徐榮。 長沙太守孫堅擊破呂布和胡珍,卻被袁公路截斷糧草。 而袁紹、韓馥、劉岱、孔伷等人就更為過分,也學起董卓來廢立皇帝。 這讓盧植怒不可遏,瞋目豎眉。 當初董賊企圖廢黜劉辯時,朝堂百官畏懼董卓勢大,無人敢有異議,唯有他站出反對廢帝。 董卓自稱效仿伊尹、霍光之事。 盧植則毫不畏懼,直接拿兩者舊事做對比,既點明了前者因罪而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