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景虎元服
盡管小笠原長時在與武田軍交戰之時也身先士卒,奮力拼殺,但依舊無法扭轉不利的戰局。隨著小笠原勢的傷亡逐漸增大后,小笠原長時在愈發不利的局勢下只能準備渡過上川逃離戰場。
但武田軍這邊依舊不斷的追擊,眼看即將走投無路的小笠原長時,在求生欲的促使下,就率馬廻眾背水一戰。
小笠原勢在接連討取了三十余名武田軍的武士、足輕之后,硬生生的從武田軍的三面夾擊之下成功突圍,并渡過了上川逃離戰場。
之后,小笠原長時更是一路從諏訪郡逃亡至其本據林城。而高遠賴繼、藤澤賴親等人則是繞諏訪湖北面逃回了伊那郡。
經上川之戰,雖然武田晴信擊敗了進犯的小笠原長時、高遠賴繼、藤澤賴親等人,并迫使他們潰走,但己方也付出陣亡三百余人、重傷二十五人、輕傷一百余人的代價,損失也是不小。
原本還在觀望局勢的金子城城主千野重清(茅野重清),見小笠原長時、高遠賴繼、藤澤賴親等人被武田軍擊敗后,毫不猶豫的就加入武田軍一方,對三家聯軍的潰兵進行捕殺。
武田晴信在穩定了諏訪郡的局勢后,并沒有出兵攻入府中小笠原領的想法。畢竟小笠原長時還是現任信濃守護,加上此人與葛尾城城主村上義清的關系較為和睦,若是小笠原長時向村上義清求援的話,武田家還真不一定能順利將筑摩郡、安曇郡、伊那郡等地收入囊中。
再加上府中小笠原領還與越后上杉領接壤,萬一小笠原長時在走投無路之際請求越后上杉家介入,屆時武田家能否保住諏訪郡都還是一個問題。
畢竟眼下的武田家實力與鄰近的山內上杉家、今川家、北條家等大名相比依舊顯得有些弱小,雖說甲斐一國與駿河、信濃、武藏、相模等國接壤,但環境惡劣、土地貧瘠,也很難作為安身立命之所,這也是武田信虎開創基業艱難的原因之一。
但這并不代表武田晴信會就此放過背叛自己的高遠賴繼、藤澤賴親等人。
為了避免高遠賴繼、藤澤賴親等人再度肆無忌憚的攻入諏訪郡境內,武田晴信就開始著手調略伊那郡的國人領主。同時,他還不忘對甲斐國境內的河流進行治理,避免即笛吹川、釜無川等河流再度泛濫成災。
而另一方面,上杉清定自從穩定了佐渡一國的局勢,并完成了檢地、轉封家臣、接收人質和誓書、修繕寺院神社等諸多事務后,就率軍返回了越后。
原本,清定是打算在靜謐佐渡一國之后,就開始對越中瀨戶燒的制作工藝進行一番改良。
但天不遂人愿,奧羽兩州的局勢已經發展到讓清定無法繼續坐視不管的地步了。
先不說蘆名家、最上家、相馬家等大名是站在伊達稙宗一方的,最令伊達晴宗感到頭疼的,其實是近在咫尺的小國城城主上郡山民部少輔盛為、鲇貝城城主鲇貝宗信。
就是因為這二人對置賜郡腹地的不斷襲擾,使得伊達晴宗根本無法騰出手來去攻打其他伊達稙宗一方的大名、國人領主。
加上先前伊達晴宗屢次派遣使者前來救援,都遇上越后上杉家的多事之秋,無力進行任何實質的援助。
如今,隨著野心勃勃的神保長職被擊敗降服,以及佐渡一國靜謐,越后上杉家可以說是已經騰出手來,有余力來介入鄰國的事務,哪怕沒有獲得朝廷和足利將軍家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