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宿白集
宿白(1922—2018),中國歷史時期考古學的開創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不僅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錄等方面專有所長,而且自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成立(1952)之初便開始執教并掌管系內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體格局和方法,在專業領域內享有泰斗聲望;2016年曾榮獲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國石窟寺研究》《藏傳佛教寺院考古》等所達到的學術高度和創立的學術范式,至今難以超越,是相關專業學者和學生的經典。
1978年春,宿先生七七、七八級開設“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這是先生的看家課,內容極為豐富。每次上課之前,他會提前在黑板上寫滿密密麻麻的文獻,還常常穿插繪圖。先生正經學過繪畫,寥寥數筆,便是一幅傳神的文物畫面,可這對下面做筆記的學生們可是壓力山大,需要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將其臨摹到筆記薄上,就算手頭快的,也跟不上先生的速度。有一次,先生又寫滿了一大黑板的文獻書目,我們都叫苦不迭,說這么多的書怎么看得過來?先生則回答說,沒讓你們都看完啊,但至少你應該到圖書館去把這些書借出來翻翻,腦袋里會有個印象,將來或許什么時候就用得上。這門課的作業也很重,其間要去中國歷史博物館參觀,按照先生的要求將他所指定的典型器物一一臨摹下來交給他。期中考試階段,先生要求每人根據他課堂講述的內容, 將隋唐五代時期的陶俑分期演變圖畫下來,內容包括文官、武吏、侍女、天王、力士、鎮墓獸、塔式罐等。規定哪一天交作業,我必須按時收齊作業送到先生家里。
蘇亦印象最深的是宿白先生的“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這門課其實是考古專業77、78級兩個班的必修課,因為王永興先生開“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課程
的需要,特別請準宿先生允許我們選修。這門課程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系統性、邏輯性極強。宿先生講課言必有據,論證充分,以至于在聽到他引述《圖墓書》、《古今注》、《風俗通》等文獻來講解墓葬的位置、方向、形制以及器物組合、壁畫內容時,我有時候會出現一種恍惚,仿佛言之鑿鑿的宿先生就是那個墓葬喪禮的主持人似的。這門課有一節是講北方地區的鮮卑遺跡,宿先生用考古文物論證拓跋鮮卑南遷路線,時空轉換和社會發育、文化演進環環相扣,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方法、邏輯美輪美奐,對我后來的學習、教學乃至迄今的研究思路都有很大的影響。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41章 宿白集)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在北大學考古》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