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文獻太多看不完怎么辦?
宿先生回答說,“我雖然寫這么多書目,但沒讓你們都看完啊,但至少你應該到圖書館去把這些書借出來翻翻,腦袋里會有個印象,將來或許什么時候就用得上。畢竟,你們那么多人,肯定會有從事歷史考古,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這樣一來,未來再查找資料的時候,也有備無患。”
眾人恍然。
也松了一口氣。
然后開始埋頭奮筆疾書。
既然選擇考古專業(yè),那么未來大部分人都會留在這個行業(yè)里面工作。
宿先生都說這些文獻書目很重要,誰都不愿意錯過。
等蘇亦抄完,許婉韻有些好奇問,“這些文獻,你看過多少啊?”
蘇亦實話實說,“一大部分都沒有看過,除了上面提到的二十四史中的十史,也就是《白沙宋墓》提到的一些文獻,其他的比如《古今注》、《風俗通》這些都沒讀過。”
這個時候,旁邊的馬世昌也忍不住說,“宿先生講課言必有據(jù),論證充分,以至于在聽到他引述《古今注》、《風俗通》、《圖墓書》等文獻來講解墓葬的位置、方向、形制以及器物組合、壁畫內(nèi)容時,會讓人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仿佛言之鑿鑿的宿先生就是那個墓葬喪禮的主持人似的,這種講課方式,咱們北大考古專業(yè)也就宿先生有這種,其他先生不太采用這種方式。”
這點也得到許婉韻的認同,“宿先生的課,大部分都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大量的文獻引用,相互驗證,這是宿先生上課的特點,我記得這門課有一節(jié)是講北方地區(qū)的鮮卑遺跡,宿先生用考古文物論證拓跋鮮卑南遷路線,時空轉換和社會發(fā)展、文化演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方法、邏輯美輪美奐,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每一次聽宿先生講課都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也很沮喪,常常感慨自己才疏學淺。”
這種感覺,不僅他倆有,蘇亦也有,而且還更加強烈。
其實,宿先生的《白沙宋墓》發(fā)掘報告,注釋極多,里面有大量的文獻,臺上不少的部分文獻都是用重疊的。
但有些部分,白沙宋墓則沒有。
畢竟白沙宋墓,是宋代墓葬,今天這節(jié)課則是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完美避開宋代考古。
但他們之間就沒有關聯(lián)嗎?
并非如此。
宋人的書籍,也可以用來研究宋以前的墓葬考古。
比如宿先生列的文獻就有一部《玉髓真經(jīng)》,這書光聽名字,都下意識把他歸類為武功秘籍,然而,這其實是一部有關風水占星學的作品,宋代張洞玄撰,劉允中注,蔡元定發(fā)揮,崔與之補述。被稱為風水師看家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