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文獻太多看不完怎么辦?
這書,蘇亦還是第一次知道,卻被列在上面了。
相比較這書,《古今注》就著名多了,《古今注》三卷,晉崔豹撰。
崔豹,字正雄,惠帝時官至太子太傅丞。
此書是一部對古代和當時各類事物進行解說詮釋的著作。
其具體內容,可以從它的八個分類略知大概。卷上:輿服一,都邑二;卷中:音樂三,鳥獸四,魚蟲五;卷下:草木六,雜注七,問答釋義八。
它對我們了解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古代典章制度和習俗,有一定幫助。
而《風俗通》又稱《風俗通義》,東漢汝南郡南頓縣(今項城)人應劭著。是東漢應劭所著的一部考釋名物、議論時俗的書籍。
要不是宿先生提及,蘇亦估計翻都不會翻這些書。
現在嘛。
也是先攢著,等啥時候需要用再翻看。不然,短時間內,他哪里有那么多精力翻看這些書。
再說,考古學要學的東西,又不只有文獻資料。
要是連魏晉南北朝隋唐考古講個啥?研究個啥都不懂,看那么多文獻有什么用?
于是,文獻列完,宿先生就開始講課了。
文獻很難,宿先生講課卻深入淺出。
什么叫深入淺出,就是用淺顯易懂的話把深刻的道理表達出來。
比如宿先生開始上課,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知道魏晉南北隋唐這個歷史時期包含多少個朝代嗎?”
這個問題一出來,就有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