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周禮·冬官考工記
沒啥好說的。
許婉韻笑了笑,沒有在說什么,而是指了指臺上。
此刻,宿先生轉身,繼續在黑板上寫了一行話。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br/>
寫完,宿先生放下粉筆,面向眾人,“這句話就是出自于《考工記·匠人》篇,同學們知道這話是什么意思嗎?”
這一次,不用想宿先生點名,眾人都下意識望向蘇亦。
這個下意識的動作,倒是把坐在蘇亦旁邊的許婉韻都整樂了。
就連蘇亦都以為宿先生會把自己叫起來翻譯這句話的時候,宿先生并沒有抽起任何人,而是開始給眾人講解。
“建筑師營建都城時,城市平面呈正方形、邊長九里,每面各大小三個城門(設立兩個側門)。城內有九縱九橫的十八條大街道。街道寬度皆為能同時行駛九輛馬車(七十二尺)。王宮的左邊(東)是宗廟,右邊(西)是社禝。宮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場。市場和朝拜處各方百步(邊長一百步的正方形)?!?br/>
說著,又在黑板上,板書。
注:(1)經涂,不是指縱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農夫,一個農夫有百步之地來耕種。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這是周代關于都城的一種理想化的規劃。關于都城的總的形制和布局的這種設想,一直成為后世在都城建設中尊崇、模仿的藍圖,從而也成為后世中央政府進行政權正朔建設的最權威的依據。”
“有了這句話同學們,應該在腦海之中,有了一個關于古代城址一個具體的概念了吧?”
“長期以來,我們的考古學發掘、研究都注意對中心(權力)遺址的工作,而對一般性的平民的遺址注意不夠。在城市考古中,都城遺址因為某些慣性成為所有城址中最受人們關注的,也是考古工作做得最為充分的對象?!?br/>
“那么同學們,知道在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幾個歷史朝代之中,有哪些著名的都城遺址已經被咱們發現,又有哪些城址還尚未發掘呢?”
這個問題,問一些本科生就有些為難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