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吏部那些事
也有吏部侍郎直升吏部尚書的例子,但這是很少數的情況,不被視為常例。
王用汲放下茶盅后,對文選司陳有年說:“關于吏部部正堂,有多少合適人選?”
陳有年作為老銓政官,對人事很熟悉,立即開口答道:
“符合慣例的合適人選有刑部尚書陸光祖、工部尚書宋纁、南京都御史孫丕揚?!?br/>
首先這三人都是實職正二品部院堂官,其次資歷都很深,分別是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五年、三十八年的進士。
而相比之下,內閣申大、王二才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比上面三人都晚,王三趙四更晚。
戶部王司徒沒被提名,原因是“避嫌”;禮部尚書于慎行沒被提名,原因是“資淺”。
畢竟于慎行去年才當上尚書,年科是隆慶二年,比前面幾個老部院堂官差的太多了。
所以陳有年提名陸光祖、宋纁、孫丕揚,固然是私心作祟,但在專業性上也挑不出毛病。
王用汲又問林泰來:“伱可有補充的人選?”
林泰來深深蛋疼,與清流勢力深耕多年比起來,自己的根基還是薄弱啊。
他這邊的人物里,竟然提不出資歷比得上陸光祖、宋纁、孫丕揚的人物。
閣臣、吏部尚書與其他官職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十分講究資歷。
那些資歷相差太遠的,提出來只能是自取其辱。
想來想去,林泰來只想到一個左都御史吳時來資歷也夠老,可這是申首輔的黨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