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鹽引
歷史上南京城破時,朱由崧還下旨,讓人把那三個秀女放還家中。
想象一下朱由崧都快40歲的人了,不喜年齡小的,只喜成熟型的,這種愛好也屬正常,但是就因為這事,卻被東林黨一幫文人黑成啥樣了。
見太皇太后,不是因為自己給軍中將士主婚而生氣,而是關于自己子嗣的問題
朱由崧馬上表示,請您老人家放心,自己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
朱由崧從慈寧宮出來時,身后一步一趨的跟著那個林嬤嬤,這讓他頭皮發(fā)麻,感覺相當炸裂。
朱油松回到武英殿,手里一邊忙著批改奏折,心里一邊想著如何搞錢。
國庫沒錢,接下來又如何能應付即將南下的清軍,他內庫的銀子都剩下不足十萬兩,這沒錢心里真的是發(fā)慌啊。
他琢磨了一會,倒是想到了一個又快又有錢的法子。
現(xiàn)在他手里隨時能調動的四萬多軍隊,這就是底氣,他準備動一動鹽稅的路子。
古代什么生意能做大,又賺錢,無非就是百姓的口中食和身上衣。
要維持一個家,開門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其中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封建王朝自然能看到鹽的巨大利益,所以直接把鹽搞成官營,由朝廷壟斷,負責制造食鹽,而販賣的工作,則交由商人們來完成。
于是鹽鈔法就出現(xiàn)了,由朝廷發(fā)行鹽鈔,商人們花錢來買鹽鈔,鹽鈔里面,記錄了鹽的產量和商人們可以銷售的價格。
但是鹽鈔上面,只標明了鹽的價格和數(shù)量,沒有期限。
也就是說,鹽商把鹽鈔買回來以后,完全可以囤貨居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鹽價。
加上朝廷濫發(fā)鹽鈔,每個朝代的鹽鈔,往往很快就會被一幫商人玩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