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技術卡脖子
清軍鑄造了許多兩三千斤的紅夷大炮,而明軍大多都還是小炮。
現在還是以冷兵器作戰為主,明軍的披甲率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清軍裝備極為精良,八旗兵幾乎人人披甲,精銳還是身披兩三重棉甲。
為什么常常明軍幾萬人對上清軍數千人就一觸即潰,因為明軍戰力太過虛胖了。
明軍人數眾多,但往往都是將領愛浮夸,動則我擁兵多少多少萬。
為什么主將愛浮夸,那是有原因的。
你想想看,我擁兵幾十萬,如此牛逼,朝廷是不是應該給我升官,是不是應該多給我發些錢糧裝備。
然后苦逼的朝廷發下一點軍需物資,在各路文官手中過一遍,就沾得滿手肥油,真正能到軍隊的少得可憐。
將領心里對朝廷也失望,老子報了一萬人的數量,你就給我一千人的裝備。
如此一來,能分下去的物資有限。
打仗時,普通士兵心想自己當兵只是為了餓不死,混口飯吃,軍餉都沒有,還玩什么命啊,摸魚吧。
很多將領一看清軍裝備精良,而自己這方士氣全無,往往直接帶頭跑路,心里都沒多少負擔。
從碭山一戰可以看出,明朝士兵給足后勤保障,有將官帶頭,是有血性愿意拼命的。
朱由崧為了提高軍隊裝備,新開設了軍工作坊,目前產能正在慢慢的提升。
但是現在居然燧發槍有了樣品的情況下,這么久居然搞不出來,朱由崧不得不親自去看看是什么原因。
“臣參見陛下?!?br/>
“宋卿免禮,為什么自生火銃還無法應用于軍隊?”
朱由崧見到宋應星,直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