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古代化妝品也害人
朱由崧考慮到孫云球的家境并不算太好,對孫云球說道:
“你能做出這望遠鏡,也是有功,朕賞你500兩銀錢。”
孫云球一臉的歡喜,連忙謝恩,“謝陛下賞。”
朱由崧看著孫云球,說道:“這種望遠鏡對軍事作用甚大,朕希望你能教導一批人手,把望遠鏡多做一些出來。”
孫云球應道:“臣遵旨。”
朱由崧最后又勉勵大家,“朕設立天工院,是可以讓你們有一個專門的地方,用心格物,朕希望諸位可以在這里持之以恒,找到自己的修行之道,為世人開創(chuàng)一個不一樣的天地。”
“臣等受教。”
天工院都是一群對格物有著愛好的人聚在一起,他們在這里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獨自一人在家是沒有這個氣氛的。
中國很早就有對科學的研究,稱之為格物。
格物是儒家專門研究“物之理”的學科,它與科學的概念已經(jīng)很接近。
古人在《禮記-大學》一書中,將一個人從懵懂到人生巔峰分為8個修行階段,分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格物致知,就是觀察事物得到其理。
明朝出了許多科技研究的讀書人,但卻缺乏系統(tǒng)化的理論研究和記錄。
后來滿清入關統(tǒng)治了這片大地后,又實施了無數(shù)次的文字獄,使得許多科技文明被摧毀。
像是《天工開物》都是后人在日本才找到的,自己本土的早已被滿清銷毀的渣都沒剩。
還有《海國圖志》也沒了,許多心血和成果被摧毀真的太多太多了。
漢家科技開始落后于人。
其實科學的最終理論,和封建皇帝的那一套理念是相互沖突的,皇帝稱之為天子,講究君權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