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明末文化流失現象
湯若望把《崇禎歷書》這種華夏瑰寶獻上來,朱由崧是無法拒絕的。
但是這時朱由崧的心里面卻很不爽。
這套《崇禎歷書》可是聚華夏數千年天文、數學、歷法的智慧結晶啊。
甲申巨變,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掛了歪脖子樹,建奴入關,這套巨作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落入湯若望這個西洋傳教士手中。
大明那些自喻為讀圣賢書的一大幫文人,卻毫不在意這么重要的東西。
原本這套巨作是以大明為主場,西洋的傳教士只是輔助性的參與編寫。
而正史上湯若望獻給滿清時,可是把《崇禎歷書》換了個名字的,變成了《西洋新法歷書》。
也就是這套巨作的知識產權變成了西洋人的,這就有點扯淡了,可以說是嚴重剽竊。
明朝中后期到建奴入關這一段時間,漢家文化成果丟失得太多了。
華夏無數文化成果,通過湯若望這些西洋傳教士,大量流入西方歐洲。
像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就有大量華夏文物和藏書,很多都是孤本。
明末清初時期這些文人有多糟糕,敗光了大量的華夏文明成果,有的時候想起來肝都疼。
他們都干了些什么,許多縉紳子弟生活腐化,鶯鶯燕燕,風花雪月,光顧著欣賞歌舞就算了,還很沒人性。
玩起了變態的“美人紙”,“美人盂”,“肛狗”。
每年競選花魁時,一擲千金,攀比誰支持的揚州瘦馬好看,估計都去看《金瓶梅》了,其他的就顧不上了,丟得差不多了。
丟了多少東西呢。
不要說《崇禎歷書》,就是《永樂大典》這種花費無數精力編著的華夏文明珍寶說丟就丟,他們一點都不珍惜,搞得后世僅存百分之四。
南方士紳為了方便海上走私,把永樂朝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燒了,支持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