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大明漕運
焦老大眼光閃動,來的可是戰船,這不是他們船幫的小舢板船能對抗的。
聽說來了官船,船幫成員駕著大大小小的舟船,一哄而散。
焦老大讓心腹駕著小舟,竄入運河的小支流,飛快的逃跑。
天黑時,焦老大帶著心腹剛上岸,就見一女子帶著人,居高臨下的在岸邊等著他們。
董瓊英讓人拋出魚網,不費吹灰之力,一把就將焦老大給網住了。
~~~
皇宮里的朱由崧這時正拿著一支筆,寫寫畫畫,時不時的搖搖頭。
“漕運直接關系著沿江百萬人的生計,如今自己下令不讓糧食物資北運,如果斷了那些普通船夫漕工們的生計,怕是要出亂子?!?br/>
朱由崧伸了個懶腰,喃喃自語,“稅賦要改革,這個江南漕運也得整改才行?!?br/>
“漕運是這個時代最省錢的物流行業,也該到了規范和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時候了。”
大明自成祖朱棣把京都北遷之后,因為民生、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決心重新開拓大運河,整合水路各條支線,徹底廢除海運,全面發展漕運。
通過漕運,每年從南方向北方運輸各種物資,光是運送的糧食,每年就有五、六百萬石。
大明漕運的運輸方式,先后經過幾次改革,一共有三種,分別為支運,兌運和長運。
由百姓把稅糧物資運到指定的地方集中,再由朝廷用軍隊運送糧食物資前往北京,這叫支運。
但是支運不但效率低,還耽誤老百姓種地,后來改成了“兌運”。
兌運就是百姓的稅糧交到當地衛所,不再承擔運輸任務,從南到北運輸稅糧全過程,都由軍隊全程負責。
后來漕運再次變革,變成“長運”,百姓的稅糧不用自己去交,由當地官府直接上門去百姓田地里收,稅糧運輸完全不用百姓插手。
大明以前的各項改革政策,其實一切都是為了上層政治階層服務,讓朝廷更加方便管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