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百姓并沒有好處,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在上位者眼中,普通百姓只是生產資料而已。 比如官府上門收稅是要算火耗的,地方官吏就可以趁機壓榨。 每年在田間收稅時,地方官吏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盤剝百姓。 比較有名的“淋尖踢斛”,斛是一種裝糧的容器。 收稅時官吏故意用腳踢斛,讓斛面堆尖的糧食灑落,灑出來的糧食不允許老百姓收回,算是損耗。 百姓再把斛中踢剩下的糧食拿去稱重,這樣無形中多交了糧食,這種“淋尖踢斛”的方式,成為明朝官員的一筆半公開收入。 朱由崧準備稅賦改革后,在各地設立糧站,收起來的稅糧要運輸,江南的漕運就很重要了。 從事漕運行業的漕工人員不下百萬,這條漕運產業鏈,支撐著沿江百萬人的生計。 漕運可不能讓人搞爛了,或者控制了,必須抓在自己手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