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這些人真的投敵
今后朝廷稅賦都以銀元結算入庫,朝廷給官紳的優免按額折銀計算,這樣一來,從法理上來說,似乎真讓人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明末的土地資源,能占的大多都被人占了,階級也已經被固化了,寒門書生變得越來越難以出頭。
比如很多考中功名的秀才,雖有免80畝稅賦的特權,但是如果自己家里祖上沒有那么多田產,又沒人投獻,那他實際享受不到實額的稅賦優免特權。
讀書成本是很高的,一些寒門出身的秀才,如果自己沒有營生手段的話,日子也是相對較苦的。
而對于一些豪門大戶出身的讀書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世代積累,要家產有家產,要人脈有人脈,若按標準的免稅額度折算的那點銀子,對豪門大戶來說才幾個錢。
這下朝臣們心里已經算是明白了。
皇帝這是典型的給個三瓜兩棗,就要對地方豪門士紳名下的田產收稅啊。
同時又收買了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可以說這樣改制并沒有損害大部分寒門讀書人的利益。
一些精明的人已經猜到,皇帝執行這一套,先是以清查隱田為由,牽連出地方的問題。
再借這些問題推行銀元和糧站,官紳優免按額折銀,這一套新政的核心問題是在集權。
這是將要打破自古以來皇權不下縣的現象。
這樣改制會很難實施嗎?
就單從理論表面來說,好像并不難了。
因為沒有廢除士紳優免特權,這套政令從法理上講,朝廷實施起來是合乎禮法的。
同時按額折銀給讀書人補貼,又能取得部分寒門讀書人的擁戴。
就像這一陣子阮大鋮在常州府無錫縣清查隱田,當地士紳們心里恨不得弄死阮大鋮,但明面上沒人敢跳出來反對,只能在暗中鼓動鄉民搗亂。
以弘光天子的脾氣,現在手里有兵權,誰敢在新政時鬧事,就敢趁機砍了誰。
朝臣們散朝后,三三兩兩的離開了,每個人心中都在暗暗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