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論新政
江南士紳們行為之張揚,生活之糜爛,其實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只是以往輿論都被士紳控制,只能影響小范圍之內的人,也沒人敢像如今這樣,通過報紙全面揭露出來,并對其進行強烈批判。
“哈哈,這朝廷的大公報罵得好,一幫奢侈淫佚,醉生夢死之輩,小生早有耳聞。”
這時一名年輕的士子站起身,朝四周拱了拱手,說道,“在下魏禧,在此要說上兩句。”
“甲申之變后,我朝黃河北以盡數落入建奴蠻夷之手,致使無數百姓受盡蹂躪,實是崇禎年間科舉被復社操縱,不得實用之才,有負朝廷所致。”
“想我等飽讀詩書,自當不忘初心,以報國救民為己任。”
“如今天下紛紛擾擾,我等正是應響應號召,幫朝廷根除禍患,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此時醉仙樓上面的一間雅間,朱由崧一身便裝,坐著飲茶,聽著下面的人議論。
朱由崧微服出宮,就是想聽聽報紙的輿論導向,對民間的真實反響如何。
現在有人站出來為朝廷的大公報叫好,讓朱由崧留意起這個叫魏禧的年輕士子。
陳明遇見皇帝對那叫魏禧的年輕士子感興趣,在旁邊輕聲解釋他的來歷,
“陛下,魏禧此人臣知道,他出身江西贛州府寧都縣,其父魏兆鳳。”
“魏禧?江西寧都縣人?”朱由崧只覺這名字很熟悉,略一沉思就想起此人是誰。
看來這魏禧就是江西“三魏”,“易堂九子”之一的那人了。
原時空明末除了大量投降建奴韃子的文人,同樣還有很多心存忠義的讀書人。
他們要么憤起抗清,要么終身不仕清。
其中抗清、不仕清的江西文人就很多,像是宋應星、楊延麟、萬元吉、“三魏”、“易堂九子”、郭維經和郭應衡等一大家子都是。
可惜這些抗清的文人義士因受清廷打壓,大多都被歷史湮沒,并不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