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江南奴變
朱由崧知道冒辟疆的品性不壞,還算得上是那種頗具俠義之風的君子。
他至死不仕清,收留大量抗清義士遺孤,變賣了自己所有家產,救活家鄉數十萬百姓,最后落得晚年凄慘,靠賣字畫為生。
但身為世家貴族子弟的冒辟疆,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江南豪貴們的壞習氣。
他家中妻妾成群,過著宴安鴆毒、驕奢淫逸的生活。
冒辟疆很早就加入了復社,多次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世大務。
但是真正的實操能力也就那樣,如今還心高氣傲看不起天下吏胥,視吏胥為末流。
這就是典型的“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那一類人。
不過這是大明士大夫們的通病。
明末那些有文人風骨的士大夫,很多都是這樣,空有救國濟民之心,卻沒有出現一人能擁有那種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
像冒辟疆參加六次科舉,鄉試那一關都不曾過,連個舉人功名都沒有撈到,又不愿意從底層官吏做起。
這跟江南士大夫們的生活富足,和社會風氣有關。
人人都想著科舉取士,成為清流,不講務實。
朱由崧不便現場暴露身份直接征募冒辟疆為官。
但是心里對冒辟疆這種人有大概的安排。
冒辟疆在江南有名氣,又難得的是不反對新政改制,自然要想辦法啟用他。
他這種能說會道,講得一套一套大道理的讀書人,禮部就有很多職位適合他這種人,比如處理國家外交事務的行人司和鴻臚寺等等官職。
冒辟疆見從窗臺探出半個身子的朱由崧,似是在神游天外,不再說話,于是拱手問道,
“我看閣下也是關心朝政,不知如何稱呼?又是哪里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