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論新政(2)
這時有個年輕人大聲說道,“今上猶如光武重生,親征韃虜,重整兵事,使我朝武德充沛,乃是圣君,在下認為改制變革必然能成功。”
朱由崧兩次御駕親征擊敗建奴韃子,在民間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自然有不少崇拜者,特別是一些熱血青年,有人把他視為千古圣君了。
冒辟疆聽了卻輕笑著搖頭,“漢光武可不善改革立新。”
見冒辟疆說漢光武不行,剛才說話那人明顯有點不樂意了。
自己把弘光皇帝比喻成光武,那豈不是弘光皇帝也不行。
那人怒視著冒辟疆,
“難道你的意思是圣君這次改制會失敗!”
冒辟疆見此人發火,連忙說道,“在下可沒說今上改制一定會失敗,而是你拿漢光武劉秀來比喻今上改制,這就很不妥。”
“為何不妥?漢光武劉秀復國后,出現光武中興,大漢國祚延續了近200年。”
冒辟疆笑道,“漢光武劉秀復漢時雖然武德充沛,但是他改革立新方面嘛,以在下看來,成就有限。”
樓上的朱由崧倒也是很認同冒辟疆的觀點。
漢光武劉秀雖然建立東漢,統一寰宇,青史留芳。
但是劉秀九次下令改革,清查土地,釋放并禁止虐殺奴婢,卻都是半途而廢。
光武帝劉秀的治國方針,采取無為而治的懷柔策略,聽信班固那幫儒臣的話,實現了“光武中興”。
但是這個“中興”卻跟平民關系不大,而且還搞得東漢朝廷收不到什么稅,國庫空虛。
結果東漢是西漢王朝的延續,幾乎遵循了西漢王朝的所有制度,其社會結構與西漢一樣古老而僵化。
東漢初年,一支羌族部落在長安附近崛起,已成為東漢王朝的威脅。
但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后,因為財政問題,幾乎沒有發動大規模對外用兵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