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能臣還是貪官?
小朝會結束,朱由崧把革除賤籍,清理奴仆的主要內容基本定了下來。
為清善政,即日起凡天下疍戶,惰民,丐戶,優娼隸卒,皆豁免賤籍,納戶編為良民。
衙門應役之人,如庫丁、斗級、民壯、皂隸、馬快、步快、小馬、禁卒、弓兵、仵作、糧差及捕營番役,皆列為齊民。
凡年代久遠,契約無存的世仆、伴當,盡皆編籍歸良,奴仆自愿出籍入良者等同。
河南,湖廣等郡縣荒地,勒令各官府召募鄉民無田者墾辟,每戶給田十五畝,蔬地二畝,有余力者,不限頃畝,皆免租稅五年。
朱由崧要求內閣立刻準備起草文書,交與禮部銘刻,詔告天下。
勒令各地盡快落實豁免天下賤籍,嚴格按大明律執行役使仆從制度。
弘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關于革除賤籍,強化官紳役使仆人制度的幾份相關文書下發全國各地。
此政令一出,部分士紳地主心中咒罵不已,但他們畢竟只是代表少部分人,況且他們縱是心有不滿,也不敢直接表露出來。
對于朝廷這項頒布革除賤籍,要求官紳嚴格按大明律役使仆從的政令,獲得了更多的民間百姓齊聲稱頌。
比如最先接到消息的是各地為官府效力的皂吏、捕快,仵作、禁卒等等這些人,他們無不暗呼大明萬歲。
明朝地方官府的衙役皂吏們,雖然是為官府辦事,卻屬于不入流的賤業。
如官府捕快就有規定,捕快不能通過正門進出,不能奔跑于道路中央,更不能在公堂上落座。
從事衙役賤業的人,子孫三代都不能參加科舉,幾乎沒有上升通道。
而且官府衙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俸祿,只有極少的一點“工食銀”。
官府衙役被官吏肆意指使辱罵是常態,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可言。
在這種環境下,造成了大明官府衙役的職業道德觀念嚴重缺失。
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如捕快在偵查案件時,進行敲詐勒索,甚至是為了錢財,拉人頂罪的事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