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清廷的反應
“陛下,正因為是鎮庫銀才用不得呀。”張有譽急道,“雖然做了預算,但這畢竟是預算,明年朝廷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朱由崧暗暗沉默了一會,難怪這些大臣不想出兵云南,想采用安撫制度,原來朝廷處處都要花錢啊。
除去預算,國庫不到200萬兩銀子,要到明年稅賦入庫才有錢進賬。
200萬兩鎮庫銀是整個朝廷明年大半年的運轉資金,確實已經觸碰到紅線了。
張有譽兼掌戶部,并不是不肯調撥錢,而是要考慮全局。
朱由崧嘆了一口氣,“今年過年皇家的燈會、各種祭祀禮儀活動都一切從簡吧,宮中的一應花費就不走戶部的賬了,擠一部分錢出來用到接濟難民那里去吧。”
“臣知道了。”張有譽只得點頭應了。
這次的財政預算,皇家就有20萬兩。
每逢年節,皇家各種繁瑣的禮儀制度,講排場,不但累人,還特別花錢。
舉辦各種大型禮儀祭祀活動和燈會,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皇家威嚴。
但幾十萬難民嗷嗷待哺,朱由崧認為沒必要花費那么多在這些虛假的方面。
而且朱由崧覺得全部由朝廷出資接濟難民的力度遠遠不夠,將來說不定還有更多的民眾從北方逃難過來呢。
看來得想辦法發動民間的力量來辦這件事。
以往朝廷接濟難民,常用的辦法就是給難民糧食,或者直接發錢的也有。
可無論發錢、發糧食,都只能解決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措施,是如何安置這些逃難過來的民眾,讓他們后面能正常生活。
大量的難民人口就是人力資源啊,完全可以開啟以工代賑的方式,比如讓那些南逃的民眾開荒修路,興修水利。
水利工程對于農業國家來說,本身有非常大的價值,難民們得到新工作,有穩定收入,就不至于有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