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清廷的反應
“朕以為,朝廷應該牽頭,讓江南的富商豪紳參與進來,一起安置那些難民。”
張有譽問道,“陛下,可是要組織江南富戶納捐?”
朱由崧搖頭,“不,是由朝廷牽頭出資,推行民間商社的建設,讓他們一起去河南等地投資,招募難民,參與開荒興修水利等工程。”
“讓富戶們參與投資開荒修水利?就哪里成!”幾位大臣心頭一愣,直犯嘀咕。
袁繼咸說道,“陛下,如今正在推行新政,若是再強征富戶去河南參與開荒興修水利,怕是必然引起所有人的怨念,于國朝不利啊。”
“不不不。”朱由崧笑道,“富戶們參與開荒興建水利,是朝廷給他們提供賺錢的項目。”
見他們一時沒轉過彎來,朱由崧仔細的和他們解釋了一遍后世的臨時承包責任制。
朱由崧以工代賑的想法其實并不稀奇,古代很早以前就有了,但一般都是由朝廷組織,沒有讓商人參與的情況。
如果以朝廷的名義組織興修水利,搞基礎建設,類似于大鍋飯,效益不高不說,還容易產生腐敗貪污。
讓富戶私人承包,招募難民,只要監管到位,往往效益更高,而且朝廷前期不需要投入那么多資金,解決了當前朝廷的財政問題。
朱由崧解釋了一番,但幾位大臣還是一副遲疑的樣子。
因為這個時候朝廷的信譽不咋地,就是發布了這項政策,到時候又有多少富戶敢參與進來呢。
朱由崧也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提出讓張有譽出面做擔保人。
張有譽是閣臣,又兼掌戶部,這個時代,更注重私人名聲,有他作保,反而更能讓人相信。
張有譽接到這個任務,內心多少有點苦逼,但也知道若是這個承包方案能實施,的確能緩解朝廷財政不足的問題。
~~~
而現在的多爾袞也非常苦逼,吃了敗仗回到北京城,死了那么多八旗子弟,八旗家眷們可謂是哀鴻遍野。
多爾袞為了安撫八旗族人,許下了諸多好處,允許他們占更多的田,養更多的包衣奴才,才算平息了他們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