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 楞嚴經(jīng)修學法要》
我們一般人,當然你開始學佛以后,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后,你開始回光返照以后,我們是真妄交攻,后面《楞嚴經(jīng)》講到五十陰魔會說到,我們攀緣的路還是會走,但是真如的路還是走,到最后會真妄交攻。但是你必須要保證,你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你說:誒,我完全沒有虛妄的力量,強人所難嘛、不可能嘛。那個生死凡夫。但是你帶業(yè)往生就是說,你那個真實的力量是強者先牽,你臨命終的時候憑什么能夠正念分明?憑什么?我們平常也打妄想、也起正念,就像抽簽一樣,你怎么知道你抽到是正念,你怎么知道?當然你平常的時候,正念的力量要強過妄想的力量。
為什么我們讀經(jīng)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么叫做靜坐、修觀?就是你跟你自己溝通。你必須跟你深層的自我意識溝通。說:你不要這樣子,不要老是喜歡攀緣,你看你攀緣的結果,你得到什么?無量劫來你攀緣也該夠了吧。每一生都攀緣,你看你現(xiàn)在得到什么?什么都沒得到,除了生老病死,得到什么?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可以應該換一個新的生命?回光返照,聽佛陀的開示改變一下自己。所以你一定要跟自己,你一定,我跟你講,修行不能強迫。說:誒,你不可以怎么樣,沒有用,反彈更厲害。不能用壓抑式的修行,要用道理來說服自己。所以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就是你用佛陀的教理跟自己溝通,跟過去的你溝通。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你開始修《楞嚴經(jīng)》你會發(fā)覺,你遇到事情會出現(xiàn)兩個聲音,一個是過去的聲音…誒,要怎么做…不可以!要怎么做…會有兩個聲音在你內心當中同時出現(xiàn),那你就必須要選擇正確的聲音,你每一次都選擇正確,你那真實的力量就慢慢擴大。
我們不是說聽了《楞嚴經(jīng)》就馬上把妄想拋掉,不容易的,因為它跟著我們太久、太熟悉了,這一條路閉著眼睛都可以走了,太熟悉了。但是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個目標,你每一次的失敗當中就呵責自己,讓你自己從失敗當中,累積一種改變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你好過一個人什么都不知道,你這個人沒有希望了。你連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都不知道,你還有希望。你說:我知道了,我改變不了。至少你知道了,你已經(jīng)開始改變了,你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看到你的未來、一個人看到希望嘛。
以前我們的教務主任慧天長老說:修行啊,不怕慢,只怕站。站著不動那就完了。說我走得很慢,走得很慢也在走嘛。所以懺公師父常說:修行點點滴滴。其實這種暴起暴落的修行,我們不是很贊同;今天修怎么樣,明天拜三千拜,我們也不贊成。這種人一般容易退轉。點點滴滴就是說,你保證:我今天比昨天進步,我后天要比明天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那說進步一點點,也沒什么明顯,至少你在進步當中,我們看到你光明的未來。
一個人可以有一個不好的過去,也可以有一個不是很滿意的現(xiàn)在,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么:美好的未來是從什么地方開始呢?從你每一個念頭當中,堅持正念,這個堅持,不隨妄轉,點點滴滴,我們就看到你美好的未來,看到極樂世界的功德,點點滴滴開始出現(xiàn)。
所以《楞嚴經(jīng)》理論篇在講安住力、調伏力,它講修行的時候,就先講二決定義,先講發(fā)愿。其實在修行當中要多一份堅持,不容易的!外境的刺激、你內在的習氣,兩個碰撞能夠堅持不迷、不取、不動,那你要有些愿力才做得到的。所以在整個修行當中:安住力、調伏力還有堅持力。而你每一次的堅持,其實你極樂世界的功德,那蓮花就慢慢慢慢開展出來,就是這樣,明白道理,然后堅持下去。當然你明白道理是很重要,你不明白道理,那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啦,你連改變從哪里改變都不知道,這個開關,哪一個是生死的開關?哪一個是涅槃的開關?你都不知道啦,那你就是錯亂修習了,閉著眼睛修行,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講出了兩種根本。
開悟的楞嚴就是講這個——你要能夠了解真跟妄的差別——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丁二、開顯真心(分三:戊一、直指見性是心非眼。戊二、約客塵顯見性不動。戊三、約標指顯見性無還。)。
戊一、直指見性是心非眼(分二:己一、以拳例見定其常情。己二、引例破執(zhí)正顯見性。)
就是在能見當中,在眼根當中,佛陀指出:眼根當中,能見的是我們一念心,而不是眼睛。眼睛只是個色法。我們一般有所得的心,就住在眼根,以為眼根能見,其實那是我們各人的執(zhí)著。其實我們把心帶回家的時候,我們發(fā)覺真正能夠見的是心,眼根只是個工具。
己一、以拳例見定其常情
佛陀以拳頭來比例我們的見性,來按定阿難尊者的情執(zhí)所在。阿難尊者的情執(zhí)到底在哪里?
雙徵拳見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凈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陀把這個拳握住,變成一個光明拳。佛陀提出三個問題:個光明是怎么來的?第二個這個拳頭是怎么形成的?第三個你用什么去見?
這當中有能見跟所見,能見是誰?第二個所見有兩個:一個是光明相,一個是拳頭相。提出三個問題,看阿難回答…
阿難尊者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光明是怎么來的?因為佛陀的身體他本來就是閻浮檀金的光明,閻浮檀叫勝金,它是印度的一棵樹,這棵樹它整個枝葉花果都是紫金色的光明,那么比喻佛陀的色身像閻浮檀樹的金色光明。赩如寶山,這個赩就是,金色的光明叫赩,像寶山一樣,這是佛陀過去清凈的波羅蜜所成就的,所以才有光明,這個回答是正確的,光明是由清凈的善業(yè)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