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Geass:南非風云 OR1-EP3:血之紋章(2)
OR1-EP3:血之紋章(2)
直到從赫爾佐格總督的宅子那里返回以后,麥克尼爾才想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失誤。向著一條河流中長期排放劇毒物質確實能夠讓它變成一條有毒河流,但少數毒素的影響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樣一來,麥克尼爾當時作出的判斷是失敗的,向河流中投毒并不能對那些土著造成任何傷害。這并不是麥克尼爾的責任,他已經有幾十年沒有見過真正的海洋或河流了,泰伯利亞將這些水體統統化作了生長泰伯利亞的溫床。但是,每當麥克尼爾回想起這個失誤,他依舊會感到自責。魯莽和自以為是斷送了一百多人的性命,他們本來不必在這種鬼地方白白丟掉性命,而他們也無法預料到心懷鬼胎的達特曼上校會食言。無論出于道德還是利益的角度,麥克尼爾都必須忠實地履行自己的義務,讓那些死者得以瞑目。他不想再考慮任何有關土著的事情,手上沾滿土著鮮血的人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順著無法更改的道路狂奔直到車毀人亡。
他還有很多放心不下的事情,其中自然包括老杰克。老杰克無兒無女,他死后這三百萬歐元大概只會留給麥克尼爾,但麥克尼爾從未把這筆錢看作他應得的財產。麥克尼爾不在乎錢,他過去也很少真正為生計操心。他的養父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軍事統帥之一,連NOD兄弟會在東半球的首腦都是詹姆斯·所羅門的傀儡,麥克尼爾的青年時期可謂是順風順水,他真正的苦難是從中年開始的。盡管如此,麥克尼爾一向認為自己遭受的一切和那些生來貧窮的人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假如有機會,他更愿意把錢財分給那些窮人。
“過幾天,我要去布里塔尼亞帝國,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能回來。”邁克爾·麥克尼爾向老杰克道別,“您多保重,等我回來以后,我會想辦法把您接到歐洲本土去養老……這地方不適合老年人。”
亞歷山德羅斯·帕拉斯卡斯神甫在不久之后就找到了麥克尼爾,把麥克尼爾的新身份告訴了他。麥克尼爾本來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黑戶,和他的身份有關的一切文件都是防衛軍偽造的,現在再多偽造一個身份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布里塔尼亞帝國只會被這些假情報弄得暈頭轉向。目前,邁克爾·麥克尼爾的身份是一個隨同帕拉斯卡斯神甫前往布里塔尼亞帝國參加慈善活動的年輕商人,有弗朗索瓦·瑪爾卡爾為他作保證。麥克尼爾一聽到這種說法就憑借直覺認為不靠譜,他的言談舉止根本不像商人,去了布里塔尼亞帝國以后必然在短時間內暴露。
“那沒關系,總督已經決定請人來認真教您怎么說話。”帕拉斯卡斯神甫忍住笑意,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期待著您變成一個合格的商人。”
“算了吧,這學不來——”麥克尼爾叫苦不迭。
“您就不要推辭了,總督說您有這種本事,一定能辦到。”
除此之外,帕拉斯卡斯神甫還提醒麥克尼爾:布里塔尼亞帝國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度,平民和貴族之間的界限就像天塹一樣不可逾越。麥克尼爾這樣隨意對待陸軍上校乃至總督的【亂民】,放在布里塔尼亞帝國早就被逮捕然后迅速處決了。連一向目中無人的EU也經常警告前往布里塔尼亞旅游或工作的公民,一定要遵守當地的規矩,不要把自由散漫的作風帶到布里塔尼亞帝國去,更不要向布里塔尼亞人宣傳一些不該說的言論。
這個龐大的非官方代表團匯集了EU的諸多精英,有亞歷山德羅斯·帕拉斯卡斯這樣的神職人員,也有許多商業精英、工程師、科學家,他們去往布里塔尼亞進行訪問的目的是宣傳慈善活動,并號召各國在日后的技術研發上更多傾向于民用領域以直接地改善民眾的生活質量。帕拉斯卡斯本人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他已經得到風聲,只要他能夠把這次的活動圓滿完成,他就有望晉升成為主教——然而,教會上次也是這么說的。麥克尼爾和帕拉斯卡斯神甫開玩笑說,教會和防衛軍一樣不靠譜,從來不兌現承諾。神甫聽了也并不氣惱,只說教會是個靠著年齡混資歷的地方,他這樣的年輕人大概沒什么希望獲得晉升。
被安插進代表團的麥克尼爾西裝革履,和神甫一起來到了機場,那里有其他的代表團成員等待著他們。神甫叮囑麥克尼爾,整個代表團內除了神甫本人以外沒人知道麥克尼爾的真實身份,因此他希望麥克尼爾千萬不要在閑聊中把自己給暴露了。
“我像是那種人嗎?”麥克尼爾像是受了挑釁一樣,“您信不過我,這是對我的侮辱。”
果然,麥克尼爾自始至終表現得十分冷淡,以至于眾人都認為他只是帕拉斯卡斯神甫的保鏢。等到氣氛熱烈地互相交談著的代表團成員們上了飛機以后,麥克尼爾選定了神甫旁邊的座位,然后在短短兩分鐘之內就陷入了沉睡。神甫無奈地搖了搖頭,坐在麥克尼爾身旁,開始認真地禱告起來。只有禱告能讓他忘記人世間的一切煩惱,人生苦短,太過空虛和太過充實都是一種酷刑。
麥克尼爾醒來的時候,飛機已經抵達了布里塔尼亞帝國首都潘德拉貢。他順著窗戶向外望去,首先發現機場的建筑風格十分復古,和EU那些為了提高效率而設計得千篇一律的大樓有著顯著的差距。連地勤人員的服裝也像是從共和歷1世紀(皇歷19世紀)的油畫中鉆出來的一樣,麥克尼爾猜想這些華麗卻不實用的服裝一定給布里塔尼亞帝國公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他想要第一個走下飛機,但他回想起了帕拉斯卡斯神甫的告誡,于是乖乖地留在神甫身后。一行人向著出入境管理處走去,那里的工作人員正在盡職盡責地盤問每個人的身份和動機,盡管這些工作人員也許已經從媒體上得知他們是專程前來參加慈善活動的外國友人。
“姓名?”
“邁克爾·麥克尼爾。”麥克尼爾懶洋洋地對眼前戴著眼鏡的工作人員答道。
“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