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殘酷害民的狗官!
入他娘的,甲一閭三十戶人家,一百二十三個百姓,就靠這么點兒的麥子撐到秋后?
要是收后的豆子收成好也就算了,要是秋后的豆子收成也不好,那寧陽縣的百姓又該靠什么活下去?
……
正當楊少峰楊大知縣正在為了寧陽縣的麥子收成而頭疼時,兗州府通往寧陽縣的大路上卻有一個由幾十輛馬車組成的車隊正往寧陽縣而來。
離著縣城還有小半天路程時,為首的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便勒住馬韁,抬手讓車隊停下后翻身下馬,吩咐道:“爾等且在此歇息一番,本官要先到寧陽縣看一看。”
車隊依令停下,王瓊將官袍換下,穿了一件青色儒衫扮做讀書人,又讓人從車隊當中牽了頭驢過來,然后帶著書僮繞路往寧陽縣城西而去。
表面上,王瓊是奉大明當朝太子、常務副皇帝朱標之命來給楊少峰楊大知縣送些賞賜,實際上卻是奉朱重八朱皇帝之命來觀察寧陽縣的虛實,重點是弄清楚楊少峰這個知縣大老爺的底細。
比如官聲,比如為人,比如對待百姓究竟如何。
既然要打探虛實,王瓊自然就不可能走大路,更不可能走正對大路的南門。
王瓊選擇的是繞路,從東疏向北,走寧陽縣的西門,然后悄悄的進城,先打探打探情況,等到把寧陽縣的情況打聽的差不多了再返回去跟車隊匯合,然后正大光明的從南門進城。
只是剛剛過了東疏沒多遠,王瓊就再一次勒住韁繩,先是一臉懵逼的看了看路邊的一處田地,接著又接了看身邊的書僮:“這些衙役,是在幫著百姓們干活?”
書僮也同樣是一臉懵逼的看了看來回忙碌的衙役和青壯,又一臉懵逼的看著自家老爺,答道:“好像是這么回事兒。”
其實也不怪王瓊和書僮感到懵圈,而是自從王瓊和書僮有記憶開始,衙役們就是負責向百姓催收賦稅的吏,何曾聽說過衙役會幫著百姓干活?
可是在東疏往北不遠的沙窩村,王瓊看到的卻是幾個衙役正在驅趕著耕牛犁地翻壟,幾個婦人婦人跟在衙役的身后撒種,然后用腳踢土,把壟填平。
耕牛的力氣大,翻壟的速度快,婦人們撒種填壟的速度卻慢,不一會兒就被遠遠甩在了后面,前面那些牽牛的青壯也不去管,只是驅趕著耕牛繼續去旁邊的地里翻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地頭上,一個老婦人守著一個小泥爐,爐子上燒著一壺水,旁邊擺了張小桌子,桌子上面有一個大盆正冒著熱氣,大盆的旁邊又有十幾個裝滿了水的粗瓷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