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楊知縣的龐大計劃和現成的大冤種
王瓊笑了笑,說道:“用這么大的一個湖養魚,大小是夠了,也確實能養挺多魚,但是魚兒多了就需要喂食,敢問楊知縣,你那湖里可有什么水草之類的東西?”
“下官之前可是看過的,從湖底到邊緣的位置可都沒有什么水草,要想讓水草自己生長出來,還不知道要多長時間,在此之前,楊知縣打算讓魚兒先餓著?”
“而且湖里灌水之后,一開始必然是又黃又臟,魚兒放進去必死,這么大的一個湖,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湖水可清不下來。”
聽到王瓊的擔心,楊少峰卻是笑了笑,說道:“本官當然沒種什么水草,不過,養雞場里卻有的是雞糞,只要發酵過后就能拿來喂魚,而且本官還打算在湖邊種一些蘆葦和蓮藕,不僅魚兒也能吃這些東西,蘆葦和蓮藕的莖葉還能拿來造紙。”
“而且王舍人可以放心,本官也不是打算一開始就養魚。”
“本官想的是等水清下來之后,而且要等干旱過去之后再開始養魚。”
身為一個合格的釣魚佬,雖然楊少峰不一定釣過多少魚,但是卻很清楚魚兒喜歡吃什么,也清楚魚兒最喜歡的生長環境,包括各個品種的魚所喜歡的水層。
更重要的是,這么大的一個人工湖,如果單純的只是用來防旱未免有些可惜,就算是再加上養魚也是同樣屬于浪費資源。
按照楊少峰楊大知縣的規劃,等干旱過去之后就會讓人在湖邊種一些蘆葦和蓮藕,以后就能利用蘆葦和蓮藕的莖葉想辦法造紙。
這也是楊少峰楊大知縣最為看重的一點。
紙啊,尤其是衛生紙。
他娘的,就因為紙是一個稀罕物,以至于楊少峰楊大知縣也不得不使用廁籌來解決問題。
經常使用廁籌的都知道,那破玩意兒很容易造成菊部地區有血,楊少峰楊大知縣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因為使用廁籌而菊部地區有血,早就巴不得弄個造紙工坊出來。
而且造紙也不單單只是為了衛生紙,同時還因為楊少峰楊大知縣的另外一個謀劃。
眾所周知,大明初期很缺官員,或者說很缺少讀書識字的人。
比如寧陽縣,整個縣城就一個楊少峰楊大知縣識字,很多事情都找不到一個可以幫忙的佐貳官。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有大量的讀書人才行,而想大量培養讀書識字的人,就必須得有學堂,有足夠的書籍教材,還得能足夠量的紙張讓學生練習寫字。
那么問題來了: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