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蔡邕
掃平遼東鮮卑和夫馀國之后,陸誠治下的地盤又擴大了不少,人口也增加了二十萬。
夫馀國原本就有三萬多戶,二十萬人口,只是有一部分分別逃到了北方和高句麗。
遼東鮮卑也有許多鮮卑人向西逃去,剩余的人口或是分散在各處,或是被俘虜。
一時間,陸誠治下人口已經接近百萬,戰馬、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戰后處理工作一直持續了兩三個月,直到大雪落下,才暫時告一段落。
整個冬季,遼東都在忙著消化之前的勝利果實,把這些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實力。
收服了大量的鮮卑人和夫馀人之后,陸誠從中挑選出一批精壯勇武之人,進行洗腦式教育,讓他們盡快認可遼東,融入遼東。
等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再拉起一支騎兵。
而且,這次繳獲了大量的牛羊牲畜,也可以為遼東將士們提供足夠的肉食。有了更多的肉食,就可以保證營養充足,從而進一步提升訓練強度。
接下來的一整個冬天,遼東都是相當太平,周圍的各方勢力一個比一個都老實,與昌黎接壤的遼西鮮卑部落,更是直接向西遷出近百里,遠離遼東,空出了一大部分土地。
能夠穩定發展,安心種田,陸誠暫時也不想過多挑起戰端,免得耽誤工夫。
冬季,也是遼東將士們重點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
陸誠向來十分重視教育,自從來到遼東之后,就讓人改良了造紙術,在每一座城池之中開設學堂,對適齡孩童展開教育。
尤其是對遼東所有官吏以及所有將士們的子女,更是施行了學費全免,還包午餐的優待政策。
這年代,教育基本上被那些世家大族完全壟斷。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教育,就連識字都是一種奢望。
張遼、太史慈等人家庭條件都還算不錯,或是曾經拜的名師,或是家中有些家底,這才有機會學文練武。即便如此,他們所接觸到的兵法韜略也十分有限。
盡管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造紙術,到了東漢,造紙術又經過了宦官蔡倫的改良。但現在主要流行的書寫記錄工具,還是竹簡和木板,又或者是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