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六經注我!
都是跟著陳昭出生入死的“家人們”。
身前生后事,自然會幫他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畢竟...
你總不能指望用車拉著一萬貫錢,到街上隨便找幾個日子過不下去的潑皮就能給你賣命吧?
成不了大事。
順帶在這些孩子身上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看看效果,方便大規模的推廣。
當夫子走進教室,上課的銅鑼聲響起,大伙也老實地坐回了位置上。
雖然他們不明白“讀書寫字”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但他們的長輩知道,他們長輩的棍棒會幫他們知道。
在正式上課之前,夫子訓誡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希望你們能一直保持這個狀態。”
說完,夫子就開始講起了今天學習的內容。
這個世界沒有《三字經》這個后世最為人所熟知的蒙學經典,但大宋朝文風盛行,自然有大儒編造了與之類似的啟蒙書籍,比如成書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
夫子主要講解的是《千字文》和《百家姓》,輔以其他的一些啟蒙書籍。
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陳昭也不例外,在學堂外隱蔽著身形,盡量不去打擾他們。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雖說這些個小朋友來到大宋少得有四年,多得有八年,但他們對大宋的了解還是遠遠不夠。
要想獲得更多的信息,補全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除了實踐,也只剩下讀書這一條比較好的路了。
夫子不愧是來自馮家的精英,雖說不是浸淫教育之道多年的老夫子,但各種典故信手拈來,對于文章也有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他的細細講解之下,一直在學生們眼中如小人跳舞的字體,現在看來也格外親近迷人,有幾分意思,個個是聽得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