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稻作起源之華南說
比如,郭老主編的《中國史稿》。
至于論文就多了。
比如彭如策的《我省栽培稻谷的歷史有多久?馬壩發現新石器時代稻谷》,南方日報,1961年10月28日。
莫稚的《五羊城傳說新解——從一團炭化稻谷談起》,羊城晚報,1962年2月25日。
甚至,還跟蘇亦推薦了相關文獻,因為廣州一些漢墓之中,也有稻谷、栗、黍等糧食作物的發現。
可以讓蘇亦去作一些對比。
這一下子,蘇亦就有活干了。
能夠在那么短時間內推薦那么多專著跟論文集給蘇亦觀看,要說楊式挺對石峽稻遺跡沒有一點想法,蘇亦打死都不信。
而他之所以選擇這個稻遺跡作為切入點,看重的就是這一點。
這個做法有點雞賊跟討巧,但也是蘇亦接觸石峽文化的時候,就多出來的想法。
有了書單跟相關論文推薦。
剩下就是蘇亦的事情了。
首先要找書,收集資料。
書本還好,書店沒有就去圖書館找,麻煩的是論文,跟后世直接從知網下載不一樣,還要一一地去翻找。
想要收集到所需要的論文,在沒有論文目錄索引的情況之下,是一件很瑣碎的事情。
寫論文,沒有引用,跟民科考古有啥區別?
好在,這些也只是瑣碎,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