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那這三種人,一種人是造惡凡夫住在五欲;造善凡夫他住在布施持戒的善法;二乘人安住在偏空的真理,這三種人的共同點是什么呢?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當中你這心要怎么安住?這個生命是有根本的。那結果就是錯用了心。依止生滅心,依止有所得的攀緣心來修學,這種情況猶如煮沙欲成嘉饌,你把沙放在電鍋里面去,希望它變成白米,變成米飯,煮了塵點劫的時間,它還是一個熱沙,因為你本質沒有變嘛!
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還是喜歡用攀緣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習善法,那你永遠跟圣道完全沒有關系。你今生永遠跟出離道沒有關系。那你就準備再輪回了,就這樣子!因為你用生滅心,不可能成就不生滅的道,不可能,本質不同嘛!你要煮飯你要拿米去煮飯,因為這個因地是很重要的。
你依止一個生滅的因地,你怎么去創(chuàng)造一個不生滅的果呢?
世間上哪有這種事情呢!因果不符嘛!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么學佛這么久,還是煩煩惱惱?關鍵在于錯亂修習。不是說你的福報修得不夠大,而是你錯用了心。你用那個沙想要煮飯,根本不可能。那怎么辦呢?
正式二本
徵 問:
【云何二種?】
示 體: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這個地方就講出,我們今天是錯亂用心,那應該怎么辦才是真實呢?佛陀就把真心跟妄想的差別說出來:
一者,我們無始劫來生死的根本
生死輪回是有根本的。我們佛教是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出現。事出必有因。我告訴大家,沒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在我們生命出現,不可能!你說:為什么我有生死,阿羅漢沒有生死?當然有原因嘛!為什么佛陀他就不受生死的系縛,我們要受生死?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本。
什么叫做生死的根本呢?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因為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我們喜歡有所住,住在外境。住在外境就會產生很多的感受,喜歡喝茶的人,他跟茶葉的味道一接觸的時候,哎呀…不錯!心就住在那個味道,然后產生很多的想象。那么你的心跟外境一接觸的時候,就產生一種攀緣,也就帶動了無量無邊的生死的業(yè)力了。以攀緣心來當作一個自我、來當作生命的自體。什么叫自我?就是以攀緣心來引導你的生命。那我們可以從這個緣起,未來將會有無量無邊的生死等著我們。如果我們的心態(tài)不改的話,因為你安住的是生死的根本,那當然就啟動生死嘛。這個開關,你把這個電燈打開了,電燈就亮了,很簡單嘛。你去觸動生死的根本,那生死就出現了。但是涅槃也有個根本: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菩提指的是一種智慧。涅槃是一種寂靜的果報。菩提涅槃這個清凈心,它怎么就佛陀可以去受用,我們就沒辦法受用呢?它也是有個根本。但這個根本,我們怎么就得不到呢?這個地方出了差錯,這以下會說明: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常樂我凈四種功德,那怎么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這個地方有兩個過程:
第一、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這個識精指的是八識的精明之體,簡單講就是八識的自證分,就是八識。這八識當然是帶妄啦。但是它本身還是相對的它是清凈光明的。它不像第六意識那么的攀緣執(zhí)著,至少它還是依他起性。那么八識的這個光明之體,受到業(yè)力熏習的時候,能生諸緣。它變現了六道的善惡的,這個果報不要講善惡、苦樂的果報,能生諸緣。這一部分沒有錯,因為你的心受熏嘛,清凈本然,但是循業(yè)發(fā)現,你用什么業(yè)去熏習你的心,它就變現什么果報出來,這是第一個,這個地方錯不在這里。
第二、緣所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