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 楞嚴經修學法要》
第二位──琉璃大王:這個琉璃大王是指瞋心造罪,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波斯匿王想要娶釋迦族的公主做妻子,但釋迦族認為自己是一個高貴種姓,不屑跟波斯匿王往來,但是波斯匿王是一個軍事強大的國家,又惹不起他。怎么辦呢?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公主的婢女化妝成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因為這樣的因緣,埋下了未來被滅族的禍根。
后來…波斯匿王跟這個婢女,生下了琉璃太子。琉璃太子當然也不知道這件事,他不知道他的出生是一個婢女,他經常回到他的外公外婆家,釋迦族對他特別的冷淡,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有一次,他隨他的母親回到外婆家,那時釋迦族剛好要迎佛陀回來說法,所以蓋了一個很莊嚴的講堂,這講堂的中間有一個法座,琉璃太子年輕嘛…好玩,就跑到法座上坐;結果被釋迦的長者訶責他說:你這個卑賤種姓啊,你有資格坐這里嗎?就傷到琉璃太子幼小的心靈,受傷很重,他就下定愿力,說:我登位以后,我一定要把釋迦族滅掉。后來果然他登位了,他就帶領軍隊去攻打釋迦族,世尊用神通力三次的阻擋,后來還是失敗,釋迦族果然被滅了。神通難敵業力!
釋迦族被滅之后,佛陀就預言──琉璃大王因為這個業力,七日之內,一定會被火燒死而墮無間地獄。琉璃大王聽了很害怕,就坐了一條船…漂流到大海去。你逃得過業力嗎?結果第七天的時候,業風一吹…這個船自然起火,就把琉璃大王燒死了,而且現生墮入無間地獄。這是講瞋心的熾盛。
第三位──善星比丘:善星妄說一切法空,善星比丘也是佛在世的一個比丘,他成就四禪而以為證得四果,后來因為親近惡友的關系,禪定失掉了,他就起邪見說:世間上沒有因果法則,沒有世間的因果,也沒有出世間的因果;因為撥無因果,而現生墮入無間地獄,這個是愚癡。
阿難尊者提出以上三個人墮入地獄,他疑惑說: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到底這個地獄是真實的────有一個地方是叫做寒冰地獄、火燒地獄…然后每一個人都投生到那個地方?還是說為復自然?自然就是沒有固定的處所,你造了什么業,你就各自循業發現,你在做人的時候,你就發現你的地獄。
戊三、結請決定開示
【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阿難尊者講出他的疑惑以后,請佛陀依止他的大慈悲心,來開發凡夫眾生心中的迷蒙,使令一切持戒眾生能夠聽此明確的決定義,能夠歡喜頂戴受持佛陀的戒法,謹慎小心的護持而無所違犯。
我們看后文佛陀的回答意思是──地獄是有它一定的處所,但是投生到地獄的人,又各自循業發現;就是空性中不礙緣起,緣起中也不礙空性,地獄雖然有固定的處所,但是又循業發現;循業發現,又有固定的處所。比方說:我們大家來講堂,你說講堂有沒有固定的處所?當然有,眾生的共業,我們今天相聚就是有緣;但是每一個人受用講堂時,又各自循業發現──福報大的人,覺得這個講堂很莊嚴,福報差的人覺得這個講堂普通。你的心跟講堂接觸的時候,你又出現你各自的影像;雖然出現各自的影像,大家又共同在講堂當中;共中有別,別中有共;空性中有緣起,緣起中又不礙真空。
丁二、示答(分二:戊一、贊許。戊二、正說)
戊一、贊許
佛陀對于阿難尊者的提問,表達贊許之意: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陀聽完阿難尊者的請法以后,就說:快哉此問!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的好,時機很恰當。整個重點都已經講完了,為了使令修學大乘真如三昧的人,不落入這種偏空的邪見當中,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以下的破邪見、顛倒,蕅益大師說:是有點《涅盤經》──扶律談常的效果。一方面暢談清凈的佛性,一方面強調持戒斷惡修善的重要,所以就偏重在因果的道理,使令大家注意緣起。
戊二、正說(分三:己一、約迷真雙標。己二、依情想別示。己三、明情墮因果)
佛陀正式的宣說──六道輪回因果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