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崩潰的陸釧
很會為本子著想,聚焦侵略者心理,一步跨越到了歷史虛無主義。
不厭其煩的描寫角川內心的厭惡與掙扎。
導演客觀上給日寇洗了。
將日寇塑造成個人厭惡暴行,只是受軍國主義裹挾,弱化、模糊了歷史罪責,解構了嚴肅性,削弱了對侵略本質的批判力度。
陷入了侵略者視角,嘴上是嘗試探討侵略者的人性維度,實際上通過深入角川的矛盾心理,悄無聲息,幫對方甩了鍋。
和活躍在東大輿論場上的某些力量,有相似之處。
提到日寇侵略,便截取重要人物的一些片段。
平時一點不信,也一點不支持,在這時候,忽然信了。
敘事角度的對比更是慘烈。
《1937》在建構,而《南京!南京!》則是拆解。
《1937》以微觀視角切入,事無巨細的刻畫印刷工兄弟的求生細節,敘事主線清晰明了。
哪怕是吹藝術手法,《1937》使用了魔幻敘事,比文藝逼強太多,充滿歷史寓言味道。
《南京!南京!》給自己臉上貼金做多線敘事,實際上是支離破碎。
中國士兵沒刻畫好,日本士兵角川的心理掙扎更是災難,不分重點,分不清敵我。
去找不存在的日寇良知,挖掘角川人性的微光。
結尾以小豆子的幸存和角川的死亡為象征,既沒有指出民族未來,又幫日寇完成了對戰爭與人性的反思。
不知道還以為是本子導演拍的呢!
問題是導演是中國人。